如何解决集团公司及以下公司股权激励问题
股票期权模式是世界上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其内容要点是,经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将对已发行且未上市的普通股预留股票期权作为“一揽子”奖励的一部分,以预定的期权价格有条件授予或奖励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行权、兑现等选择。
股票期权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要求公司必须是公众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用于实施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有股票价格能够基本反映股票内在价值的资本市场载体,运作相对规范,秩序良好。
在香港成功上市的联想集团和方正科技,目前都在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2.股票期权模式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在现行公司法框架内解决“股源”问题,一些地方采取了变通措施。股票期权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股票期权转化模式。北京是这种模式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所以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北京选项模式”。
该模式规定,经公司投资者或董事会同意,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集团方式收购公司5%-20%的股份,董事长和经理的持股比例应占集团股份的65,438+00%以上。经营者要持股,首先要出资,一般不低于654.38+万元,经营者的股份份额由他出资的654.38+0-4倍决定。三年任期届满后,完成约定目标,两年后可按到期时每股净资产实现。
北京期权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引入了“3+2”收益模式,即所谓的“3+2”,即企业经营者在3年期限届满后,如果不续约,必须对其经营方式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再做2年的考察,通过考核后才能兑现收益。
目前,该模式已被中关村地产博飞仪器、北开股份、同仁堂通县分公司等北京十余家公司采用。
3.期货股票奖励模式
股票期货激励模式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流行的股权激励方式。其特点是从当年净利润或未分配利润中提取奖金,股份折算成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
如湖南广电传媒,将公司年度净利润的2%作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基金只能用于为激励对象购买公司流通股份,并相应冻结,离职半年后可以抛出。
目前,除广电传媒外,还有上海金陵、天津光明乳业、TEDA等一批上市公司。
4.虚拟股票期权模式
虚拟股票期权不是真正的股票认购权,它是延期支付红利,将红利转换为普通股。这些股份享有分红权和股份转让权,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流通,只能按规定分期兑现。该模式是针对货源障碍的创新设计,暂以内部结算方式运营。虚拟股票期权的资金来源与股票期货不同。它来自于企业积累的激励资金。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5、年薪奖励以股权方式进行
年薪分红转股权模式是由武汉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设计并推出的,因此也被称为“武汉期权模式”。
武汉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原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由基本薪酬、风险收益、年度收益和专项年薪奖励四部分组成。在该模式中,70%的风险收益转化为股票期权(另30%为当年现金支付),国有公司代表企业法人在年报公布一个月后,按照企业股票的平均市场价格,以当年70%的风险收益购买企业股票。同时,企业法定代表人与国有公司签订股票托管协议,由国有公司行使这部分股票的表决权。需要在第二年企业业绩考核后逐年返还给企业经营者,返还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本质上,武汉期权模式也是股票期权模式。
6.股票增值权模式。
该模式被兰州三毛牌神有限公司采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股票期权的方式,获取公司年末支付的公司股票净资产与年初相比的增值利差。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增值权并不是真正的股票,它没有所有权、投票权和配股权。这种模式直接用每股净资产增加值来激励其高管、技术骨干和董事,不需要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审批,只要股东大会通过就可以实施,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管理层持股能说服股东吗?
(2006-02-13 10:29:08)
对于春节前SASAC抛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意见》,有专家解读为试探舆论反应的信号弹。这种理解显然不为过,因为管理层的增持细则还没有出台,尺度还在SASAC手里。
质疑管理层持股的人很多,可以找到有力的案例作为实证。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统计,当年深圳148家企业中,只有金地成功,其他147家企业均因入股资金来源不明等不规范操作而失败。再看管理层持股失败的案例,郑州光明的“回奶”事件也是管理层持股的“激励结果”。光明乳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于2004年2月与郑州当地国有企业孟山乳业达成收购协议。董事长王佳芬一改以往将总部转移至“空降兵”接手的做法,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团队,并慷慨授予以总经理董波为代表的高管团队65,438+00%的股权激励。因此,光明乳业的“回收奶”事件给其品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广州、郑州、长春的产品销量一度分别下降30%、90%、60%,光明乳业2005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65,438+06.74%。
另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来自国内管理层持股的“鼻祖”TCL。有市场人士指出,为了激发公司高管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TCL通讯主要负责人万明建及一批业务骨干的积极性,TCL集团于2004年9月将TCL通讯分拆到香港,尽管股市行情不佳。然而,TCL通讯的股权激励并没有带来企业效益的提升。不仅TCL通讯和TCL集团上市当年巨亏,就连TCL通讯总经理万明建也抛弃了TCL集团,最后去了四川长虹。曾帮助万明健管理团队拿下TCL通讯10%股权的原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总经理谢,也随万明健叛逃至长虹。再看TCL集团管理层持股,如果不是最新的国有股转让被制止,其管理层持股甚至会超过国有大股东。TCL集团去年前三季度亏损165438+3900万元。也是管理层持股“苦心经营”的结果吗?或许TCL集团可以将巨亏归咎于市场,但与同行相比,它毕竟是2005年的输家。
在倡导者看来,关键是“先规范后持股”,大前提是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普通投资者的评价更关注管理层持股能否带来共赢,即是否能因为管理层戴着“金手铐”而促进企业的长期价值增加。更准确的说,普通投资者在看到高管巨大激励的同时,希望上市公司能有更好的业绩供股东分享。光明乳业早期采用者持有管理层股份。2004年年报披露,公司为奖励高管,从二级市场买入股份,向4名高管奖励897497股流通a股,其中王佳芬获得458697股。按照2月份10的收盘价计算,四位高管的股份市值超过469.39万元,王佳芬持有的这部分股份市值达到239.9万元。由于股份市值缩水,光明乳业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市值已从2004年年报披露次日的563万元大幅下降。
对于管理层持股,高管关注的是企业长期价值提升带来的财富吗?还是把目光放在其他难以获得大众认可的地方?首先,廉价获得股权。g深证叶榛将每股净资产由动态改为静态,管理层转让国有股的价格以2005年年中连续三年的每股净资产为基准,即使以后每年净资产都大幅增长。第二,挪用公款或占用资金。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涉嫌挪用八百乳品厂15万元购买伊利股份。第三,获得巨额高管激励基金。g虽然风险保证金制度是为农产品设计的,但投资者仍然认为这是一种“坦途,暗仓”,以有限的风险和约束来覆盖高管获得“天价激励”。更多的上市公司连风险担保的前提都没有,名正言顺的设立高管激励基金。g广控更有自知之明。由于业绩下滑,主动将2004年经理人员奖励基金下调至500万元,仅占公司原计划16万元奖励基金的31%。
投资者不禁要问,管理层持股会随着积极性的提高而带动公司业绩改善吗?高管会像制度设计者希望的那样关心公司股价吗?在高管激励基金上做足文章,低价入股,会是一些公司高管的真正目的吗?如果这成为高管图谋管理层持股的第一意图,不会给高管创造另一个中饱私囊的机会。
王佳芬曾在高管激励上感叹:“还不如不拿这几百万,已经造成了很多是非。”可见,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套取巨额高管激励资金和持股后,仍然面临压力。管理层持股的实施必须以规范为基础,其规范不能简单以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来衡量。既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将管理层持股置于阳光下,就应该让管理层持股计划经得起舆论的批评。有上市公司老总慷慨激昂:“这次股改必须包括管理层持股。如果没有,也可以全流通后用自己的基金购买。”只有把这样的信心实现为公司业绩的提升,普通投资者才会信服。如果通过窃取国家或公司的利益来获得信心,只会“抹黑”管理层的持股。(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