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业务的会计方法
(1)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即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用于表示计量的货币。《会计法》规定,人民币是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记账本位币是企业所在国使用的货币。记账本位币是相对于外币而言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所有货币都是外币。
(2)会计汇率
记账汇率又称现行汇率,是指企业对外币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所采用的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是一种货币单位用另一种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我们平时在银行看到的汇率有三种表示方式: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买入价是指银行买入其他货币的价格,卖出价是指银行卖出其他货币的价格。中间价是银行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值,银行卖出价一般高于买入价以获取差价。
1.即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选择
买价和卖价都是即时交割的结算价,都是即期汇率。即期汇率是相对远期汇率而言的。远期汇率是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时的结算价格。为便于核算,准则中企业使用的即期汇率一般参考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而当企业发生简单的货币兑换交易或涉及货币兑换的交易时,只有中间价不能反映货币交易的损益,需要用买入价或卖出价进行换算。
企业外币交易仅涉及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HKD之间的折算,可以以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其汇率直接折算;企业的外币交易仅涉及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折算的,美元折算率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种货币的折算方法进行折算;外币交易涉及人民币以外货币之间的折算,美元折算率可直接采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种货币进行折算。
2.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当汇率变动不大时,为了简化核算,企业在外币交易日或对外报表中折算某些项目时,也可以选择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由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指当前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需要以外币交易的外币金额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汇率。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应在各个时期保持一致。汇率波动导致不宜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的,应当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至于什么时候不合适,需要企业根据汇率的变化和近似汇率的计算方法来判断。
二、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
外币业务的记账方法是指企业登记外币业务账户的方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各单位可根据外币业务的复杂程度选择其中一种。
(1)统一外汇账户体系
也称本币记账法,即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
采用外汇统一账户体系记账,虽然外币也体现在会计账簿上,但只是作为补充信息记录。无论外汇现金、银行存款,还是债权债务等外汇账户,均以账户中的人民币金额为准。这种方法适用于外币较少、外汇业务较少的单位。(地勘单位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即人民币)记账,说明地勘单位的外币业务采用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2)外汇独立账户制度
也称原币记账法或单独记账法。指日常会计核算中对货币记账、资产负债表日、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调整: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外币统一核算制,只有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因外币交易频繁,涉及的外币较多,可以采用分账核算法进行日常核算。无论是采用分离会计法还是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法,会计处理的程序不同,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即计算出的汇兑差额相同,相应的会计处理也相同,即都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