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护卫舰。
一级隐身护卫舰是我们自己设计建造的,也就是“施瓦里克”级,建造计划称为“17工程”。作为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隐身护卫舰,寄托了印度壮大海军、傲立南亚的雄心和厚望。
“瓦里克”号是一级多功能隐形舰。
总体设计:放大+改进
“施瓦里克”级实际上是“塔尔瓦德”级护卫舰的改进型(主要在隐身性能上)。Talvard-Crivac III的最初版本是由著名的俄罗斯北方设计局设计的,所以印度设计“瓦里克”级自然需要北方设计局的帮助。因为是隐身护卫舰,印度还邀请了在隐身舰艇设计领域领先的法国船舶建造局作为顾问。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舰的整体技术水平,印度还将该级舰的所有系统集成工作交给了加拿大CAE公司。这是印度首次由一家西方公司负责印度国产军舰项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从外形和上层建筑布局来看,“施瓦里克”级与“塔尔瓦德”级护卫舰非常相似,而尾部则更接近“德里”级驱逐舰。其总长接近143米,宽17米,标准排水量4600吨,满载排水量5000吨,明显大于塔尔瓦德级(长124.5米,宽15.2米,满载排水量3850吨)。由于该级舰装备了大量的自动舰载设备,其人员编制远少于目前印度海军同吨位的水面舰艇,仅计划配备257名舰员,其中军官35名(印度“哥达瓦里”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4209吨,人员编制313)。
为了减小雷达截面积,印度使用了意大利雷达截面积预测软件来辅助设计“Varick”。在法国船舶建造局的帮助下,上层建筑设计部分吸收了“拉斐特”级护卫舰的设计经验——在红外信号管理方面,加拿大戴维斯工程公司提供了红外抑制系统,并负责培训相关操作人员。由于戴维斯工程公司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军舰烟囱红外压制领域,该级护卫舰有望具备极低的红外信号特性。为了降低噪音,“施瓦里克”级护卫舰上的所有机械装置都有隔音减振装置。
综合来看,“施瓦里克”级护卫舰的隐身性能会比印度海军现役舰艇好很多,堪称印度海军的“隐身第一舰”。
电厂:外购+自制。
该级船采用柴油-燃料交替动力装置(CODOG),配备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M 2500船用燃气轮机和两台法国Piertic公司的16 PA6 STC柴油机,通过两台德国Renk公司的齿轮箱驱动两台可调螺距螺旋桨(CPP)。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降低噪音,“瓦里克”级对螺旋桨采取了气幕降噪措施,以避免空泡产生的高分贝噪音。
LM 2500船用燃气轮机额定功率约为1.8万千瓦,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安装..16 PA6 STC柴油机为涡轮增压16缸发动机,最大额定功率5700 kW,转速1084 rpm。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满足印度海军对振动和辐射的严格要求。2000年初,马扎港船坞有限公司向印度皮尔蒂克公司特许制造商Korroskal石油有限公司订购了3台16PA6 STC柴油机,用于首批3艘“瓦里克”级护卫舰,其中前2艘由法国制造,其余4艘由Korroskal石油有限公司制造,印度此举显然是为了提高其船用柴油机的研制和生产水平。
德国Renk公司的齿轮箱是通过其印度合作伙伴Elecon公司提供的。此前,印度一直采用伦克公司的竞争对手瑞士梅格公司的产品。也许是为了占领市场,伦克公司授权印度Elecon公司生产其高精度、低结构噪声的船用齿轮箱。这是印度首次获准在中国生产如此高水平的船用齿轮箱。
根据CODOG动力装置的特点,在战斗模式下,变速箱由输出功率为22370千瓦的燃气轮机驱动,可使舰艇达到30节。巡航模式下,变速箱由柴油发动机驱动,输出功率为5180 kW。此时船速为22节。
每艘“瓦里克”级舰配备4套柴油发电机组(每套最大输出功率1000 kW)。三艘“瓦里克”舰首批12柴油发电机组将全部安装隔音罩。这种隔音罩由英国IACL公司提供,不仅能抑制噪音,还能承受强大的冲击载荷。而且采用了新颖易操作的方式,几秒钟就可以装卸,很好的满足了印度海军在任何情况下对发电机组快速维护的要求。
船舶综合控制系统:拿+学
根据2001,10年6月签订的合同,加拿大CAE公司负责“施瓦里克”级前三艘护卫舰的所有系统集成,并为其提供综合机械控制系统(IMCS)。CAE印度分公司和CAE蒙特利尔公司将共同管理整个项目。显然,印度希望借此机会学习CAE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措施,并应用于新一代战舰的设计。
综合机械控制系统采用CAE公司的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技术,对推进装置、电气系统、破损管道、辅机等平台机械设备进行监控,实现机械设备高度自动化、船员虚拟培训、全船设备状态监控等功能。
CAE公司的集成平台管理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数字控制系统。目前已向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交付一套燃机电控系统,用于LM2500船用燃机的自动控制和测试。
测试。
作为综合平台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瓦里克”级采用的损伤管理系统与西方舰艇并不完全一致,但比印度海军现役任何舰艇都要先进得多。
为保证内部通信的快速畅通,满足传输大量控制信息的需要,“瓦里克”号内部通信网络采用传输速率约为Gb的以太网,其集线器由贯穿全船的光纤组成。
武器装备:使用+等待
与塔尔瓦德级使用的100 mm舰炮不同,希瓦里克级使用了62倍口径的76 mm超高速舰炮,射速120发/分,射程16 km,弹重6 kg。该舰炮由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在印度的特许制造商制造。
在防空方面,“施瓦里克”级护卫舰将综合运用导弹和舰炮。其中程防空武器是克什米尔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单臂发射装置,可携带24枚炸弹,可发射SA-N-7或SA-N-12的改进型防空导弹。SA-N-7是SA-11的海军型,指令制导,半主动雷达,红外寻的。有效打击距离3.5 ~ 25公里,飞行速度3马赫,战斗部70公斤。SA-N-12是SA-17的海军型,最大射程超过32公里。克什米尔防空导弹系统可以同时对付6个空中目标,很快将成为印度海军的标准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在近程武器系统上,“瓦里克”级采用两套俄制“卡什坦”导弹和舰炮一体化系统,分别布置在直升机机库两侧。每门“卡什坦”由成对挂载的1型30毫米速射炮和8枚SA-N-11防空导弹组成。速射炮射程1.5km,每分钟可发射9000发炮弹。SA-N-11射程8km,弹头重6kg。此外,瓦里克还将使用2门俄罗斯Ak630近防炮。这种6管近高射炮射程2公里,射速每分钟3 000发。
与塔尔瓦德级一样,施瓦里克级的远程反舰武器也采用SS-N-27俱乐部反舰巡航导弹,8对组装,垂直发射。鉴于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即将进入实战,印度海军表示完全有可能在2005年列装“施瓦里克”级时列装“布拉莫斯”。该导弹是印度国防工业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产品,由印度和俄罗斯NPO设计局联合研制。它的许多特性与俄制“彩虹”超音速反舰导弹相似。中压发动机推进,全超音速飞行,最大速度可达2.8马赫,最大射程280公里,战斗部重200 ~ 300公斤。中途飞行时可爬升至14000米搜索目标,飞行终端下降至10 ~ 15米突防。俄罗斯在5438年6月+2005年10月宣布,布拉莫斯到2004年底共进行了9次发射试验,全部成功命中目标(包括水面和陆地目标)。印度打算在未来的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上安装这种新型导弹。
反潜方面,“施瓦里克”级采用90R反潜导弹,从RBU-6000发射装置发射。鉴于SS-N-27导弹发射装置的灵活性,也有可能通过该系统发射91RE2反潜导弹。鱼雷发射器将使用俄罗斯的DTA-53-956鱼雷发射器或印度自己研制的某种装置。此外,舰上的两架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直升机或两架海王MK 42B也可用于反潜和反舰作战。
电子信息系统:混合+改进
该舰使用一部MR-760“屋顶”三坐标空中搜索雷达作为其“克什米尔”防空导弹系统的空中探测和目标制导雷达,安装在前桅。防空导弹系统的火控和目标照射由3 ~ 4部MR-90“前掩护”雷达完成。76毫米超高速舰炮的火控系统是安装在舰桥顶部的光雷达。反舰导弹的火控雷达很可能使用“阿帕纳”主动和被动搜索攻击雷达,或者使用类似“塔尔瓦德”级的俄制火控雷达。“阿帕纳”雷达是俄罗斯“半岛”火控雷达在印度的国产产品。巴拉特电子公司的RAWL02天线也将安装在“Shi Varick”级的主桅杆上,这是一种印度仿制的荷兰电信公司的LW08天线。
该舰的声呐装置由巴拉特电子公司的改进型舰体声呐和ATAS公司的拖曳式阵列声呐组成,后者是在泰雷兹公司的拖曳式阵列声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施瓦里克”级还将在龙骨下安装声纳。
电子战系统采用巴拉特电子公司的改进型“阿尔山达”系统,其部件和设备来自印度、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导航系统由迪卡雷达、鲁米雷达(I波段,用于沿海和港口导航)和RANI雷达(I波段)组成。运营管理系统可采用印度的改良型EMCCA系统,法国的TAVITAC系统或SENIT系统,或法印混合系统。大部分舰载通信设备都是印度制造的。
评论
一艘船的性能只能通过对比来看。“瓦里克”级可以被视为“塔尔瓦德”级的改型。如果在军港并排停靠,乍一看,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大一小。“施瓦里克”级护卫舰的长度、宽度和排水量明显大于“塔尔瓦德”级。另一个区别是,“瓦里克”级的上层建筑比“塔尔瓦德”级更简单,更注重桅杆等上层建筑的隐蔽性。对于船上的小艇,“施瓦里克”号借鉴“拉斐特”级,将其藏在可移动的舱壁后面。仔细观察,“史瓦里克”更像是一个混血儿。“塔尔瓦德”的电子系统基本上是俄罗斯制造的,而“瓦里克”则混合使用俄罗斯和荷兰的搜索雷达。此外,“施瓦里克”的改进还体现在它的战斗管理等电子系统比“塔尔瓦德”更先进。在武器配置上,两舰差别不大。
总的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隐身性能和平台自动化。Varick级的雷达波、噪音和红外信号将比Talvard级低得多。由于CAE公司的综合平台管理系统,“Varick”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比不上“Talvard”。
但“瓦里克”级与目前的世界一流隐身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外形上看,“瓦里克”号不够简单,其雷达天线和上层建筑布局都还远远落后于90年代服役的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更不用说还在设计中的更先进的隐身舰了。这种差距与印度舰艇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关。
在设计方面,该级舰以俄罗斯“克里瓦茨”III级为基础。俄罗斯舰船向来以火力强大著称,其舰船设计部门长期以来对隐身重视不够。这一点从20世纪同时期的俄罗斯和西方舰船对比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舰船的上层建筑总是密密麻麻的,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虽然俄罗斯最终意识到了军舰隐身的极端重要性,但提高设计能力需要时间。对于俄罗斯目前的隐身舰艇设计水平,恐怕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更何况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自行设计建造舰艇的印度。而且,俄罗斯绝不会慷慨地将其隐身技术前沿的研究成果转让给印度。这就决定了“史瓦里克”在隐身设计上不能考虑得很细。虽然法国船舶建造局是顾问(“老佛爷”级护卫舰足以让人信任其水平),但印度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大胆出招。
斧子的设计被修改了,留下了很多遗憾。
从技术上讲,印度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也很难和西方海军强国相比。目前它没有舰载相控阵雷达,只能使用传统的旋转雷达天线,对舰艇的隐身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外观简约的重要途径。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为后盾,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新的成果只能在计划中的舰艇上得到清晰的体现。印度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可想而知。它的舰载天线必然会越来越乱,雷达波的隐身效果自然会差很多。
其他技术领域的情况也类似,印度仍然需要更多来自国外的技术援助。比如在红外隐身技术上,印度采用了加拿大的红外压制技术。至于舰艇的电磁信号,印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一流的国产隐身护卫舰还是个问号。
总之,仓促的设计时间使得无法全面考虑阻碍其隐身性能的所有因素。从瑞典“维斯比”号轻型护卫舰下水的那一刻起,该舰的隐身就进入了“全隐身”时代,即对所有可能暴露舰艇的信号特征进行全面均匀的压制,使舰艇不会因为任何过于抢眼的信号特征而失去隐身性。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绝不是印度临时邀请英法俄就能解决的。印度舰艇在隐身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对“Varick”的噪音水平要求很高,所有机器设备都要求减振降噪。结合该级舰同时装备舰体声纳和拖曳阵声纳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反潜是“史瓦里克”号主要作战任务之一的结论。印度虽然从购买的基洛级潜艇中学到了一点减振降噪技术,但从学习到实际应用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英国有机会,德国变速箱在印度也受欢迎,俄罗斯和法国肯定会分一杯羹。
在“施瓦里克”号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印度从外国合作伙伴那里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但“施瓦里克”级舰载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仍然值得印度骄傲。一般来说,国产设备占全舰的60% ~ 70%,属于正常水平,印度声称其国产水平在此之上。必须明确,国产化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产化程度”也取决于人们对“国产设备”的定义。如果坚持只有我国设计生产的设备才能算国产,那就是否定了仿制对国内产业的促进作用。
我们来看看印度海军这几年都在忙些什么:设计建造自己的航母,设计核潜艇(这个项目特别困难和受挫),继续建造“德里”级驱逐舰的后续舰艇,外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和舰载机,外包常规潜艇等。没有一个是小项目。印度在海军发展上摊了一个大饼,有些急功近利,但也凸显了其对海军的重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海洋和21世纪发展空间的重视。尽管印度在军事建设上一直向海军倾斜,但这样的野心仍然会导致资金的问题——印度海军可能不再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隐身等尖端技术的研究。或许印度从现在开始会加大在这一重要技术领域的投入,但至少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有这种能力和远见。那么,“施瓦里克”级护卫舰实际上是在基本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对“零”级隐身舰艇的突破,意义重大,为以后的设计和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该级舰的设计建造,印度还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生产许可,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科研生产水平,增强国防工业能力。
总的来说,瓦里克号作为印度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隐身战舰,作为一个多年来海军建设全面出击的第三世界国家海军来说并不容易,虽然其隐身效果比不上西方海军强国的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