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渐行渐远?谁是a股最后的拯救者?

今年7月初,政府以各种形式救市,最终将上证综指从3400点以下拉到4000点以上。然而,就在证监会认定股市“已由异常波动转为正常波动”、证券公司“敲响金钟罩”一周后,国家队一个月来取得的成绩全部化为乌有。

尽管监管层在8月14日已经强调,证金公司不会退出,但其稳定市场的功能不变,在市场剧烈异常波动时仍会发挥作用。然而,在增量资金成为存量资金的背景下,所有投资者都发现,a股的“救市依赖症”仍然比预期的严重。

上周,没有国家队支持的a股遭遇大跌。截至8月21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507.74点,较8月14日的3965.34点下跌11.3%。

证券和黄金概念被炒过几次。

与上周a股关系最密切的无疑是证监会“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会入市”的表态。有意思的是,尽管证券公司已经明确表示“只守不攻”,但他们所投资的股票的股价仍然逆势上涨,甚至有不少公司还特意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表明自己受到了证券公司的青睐,这些公司的股价也被炒了起来。

8月19日,a股低开后逆势上涨,上证综指收于3794.11点,较前一日反弹1.23%。不少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之所以先抑后扬,与午后一批公司集体炒作证券概念有关,使市场联想到救市。

这一天发布公告的公司有安诺奇、徐东光电、浙富控股等公告内容为证券公司买入公司股票,披露原因为“为回应近期部分投资者来电核实证券公司买入公司股票的情况”。

虽然安诺奇等公司在6月5438+09日中午就发布了证券公司增资的公告,但仔细解读各家公司的公告可以发现,国家队对这些公司增资的时间都是在14年8月之前,所以这些公告的作用更像是“争宠”,吸引投资者资金跟风。

但上述公司的股价依然收获了炒作效应:多数公司发布公告后,股价随即涨停,安诺奇、徐东光电连续两天涨停;卫宁软件和方圆光电也涨停。然而,曾因证金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而被炒的梅艳吉祥,却在8月19上演了反转大戏,股价从差点跌停直奔涨停。

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认为证券公司目前持有的股票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良好的安全边际。安信证券研报称,证金公司承诺未来几年不退出,受让方汇金公司也长期持有,大大减轻了上述公司被出售的压力。同时,证金公司或汇金公司的新分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市场视为一种政府背书,对股价的稳定可能起到隐形的作用。

但不看公司任何基本面,用“证券”疯狂买入的操作手法,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难怪有投资者说,现在的市场,所有的分析框架和估值体系都是无效的,定价权不是市场,而是证券公司。

“救市依赖症”难以摆脱。

另一方面,证券的“残余力量”也反映了市场对证券公司的过度依赖,导致许多公司选择性地披露信息。比如梅艳吉祥被炒后,证券公司已经不是第一大股东,但梅艳吉祥并没有发布公告澄清这一点。

随着证券公司活跃度的降低,市场上相关概念的炒作也在逐渐降温。上周五,包括梅艳吉祥、安诺奇在内的证券概念股均大跌,只有浙富控股依然“任性”。

当上证指数回落到3500点,证监会还会继续救市吗?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没有谈及市场走势和可能的救市措施,也没有14年8月以来证券公司交易席位的交易记录。

根据公告编号21证监会发布65438年8月4日,在a股市场“剧烈异常波动”的时候,证券公司依然会发挥作用。显然,在监管机构看来,上周的股市大跌不属于“严重异常波动”。

事实上,目前救市对a股的影响是卓有成效的。没有救市力量的支撑,香港恒生国企指数自今年6月以来一路下跌,上周五收于10195.05,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

政府救市的目的是拯救短期流动性,降低非理性杠杆,化解金融体系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是为了长期称霸股市,而是用全国纳税人的钱拯救少数股民。在21的公告中,证监会说得很清楚,股市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干预,应该更加注重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

通过近期a股的下跌和投资者对证券概念的过度炒作,市场需要反思a股是否患上了“救市依赖症”。有市场人士笑称,国家救市是给受困投资者一个降落伞,少数投机者却把它当飞机了。

救市已告一段落,但a股对救市资金的依赖依然存在。当a股市场从增量资金救市转变为存量资金博弈,监管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后救市时代”重建市场脆弱的信心。仅仅依靠一些游资去炒作梅艳吉祥等证券概念股,只会再次唤起a股的“救市依赖症”,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政策扶持”不是长久之计,市场最终还是要自己发挥作用的。政策性资金的长期滞留可能扭曲市场机制,甚至误导投资者,不利于市场功能的有效恢复,抑制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实现。

证券概念股的最终崩盘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在后救市时代,不坚持基本面逻辑而一味追求投机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