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练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练员作为一辆车的领导者,在传播汽车文化和汽车科技方面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驾驶培训单位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汽车驾驶人才,关键在于教练员。教练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今天,汽车作为现代化的快速交通工具,必须由具有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驾驶员来操作。作为培养汽车驾驶员的教练,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知识。所以教练不是任何一个车手都能担任的,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1)道德品质教练不仅是传授驾驶技术的老师,更是培养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品行不好的教练,会因为他的工作特点,进一步传播这种品行。因此,教练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教练员应率先垂范,学而不厌,教而不厌,勤于训练。那种敷衍了事、浑浑噩噩、支支吾吾、一无所知的思维,很难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刻苦学习、刻苦练习的态度和精神,教练员首先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助人为乐、关心同志、热爱集体的品德。指手画脚、好逸恶劳的作风不仅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日后养成的懒惰习惯。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教练员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语言文明,态度亲切。在训练中,要坚决杜绝不文明语言的出现,尤其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否则学生毕业后容易模仿教练的不良行为,很难形成“礼让第一,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驾驶作风,教练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法纪意识,作风正派,克己奉公,遵守公共道德,遵守交通法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避免和杜绝那种表里不一,表里不一,表里不一的开车风格。现在有些教练意志薄弱,粗心大意,不择手段,有时还违规违纪。很难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驾驶风格。总之,教练员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2)专业知识所谓专业知识,是指教练员要精通与汽车驾驶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比如交通法规、交通工程、汽车构造与使用、驾驶心理学、教育学等等。这是因为生源质量不一样,文化和专业水平差别很大。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知识,就很难理解教学大纲,更难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也无法从专业知识中提炼精华,传授给学生。知道的多,知道的多,可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好奇心,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难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例如,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路故障使汽车停下来。教练忙着左顾右盼,打电话求助。他忙了半天,请了人。最后确定是高压线出了。这种故障往往几分钟就能解决。这使得教练名誉扫地,威信降低;同时,学生学不到应有的知识,觉得不学技术也无所谓。如果出了问题,他们可以打电话或找人。另外,也耽误了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教练可以从理论上和学生谈汽车行驶的故障,自己迅速排除故障。这不仅使学生能够从现场学习故障排除的理论和实践,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练的威信。真正的道路训练有很大的机动性,路口、道路线形、交通设施都是现代交通科学的结晶。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针对具体的道路交通工程进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的专业意识和兴趣,同时道路上也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可以利用现场讲解安全意识和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综合驾驶能力。总之,作为一名名教练,需要具备广泛而适度的专业知识,让学员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拓宽驾驶能力打下基础。目前汽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教练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更新知识,适应现代驾驶培训的需要。(3)驾驶技术有较高的驾驶技术是做教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训练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训练后获得优秀的驾驶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你没有一杯水,你肯定会对它不满意。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比如教练在做示范换挡的时候,经常会发出齿轮碰撞的声音,可能会引起学员的误解。他认为教练换挡时有噪音,很难确认换挡动作。他也认为操作时难免会发出噪音。“老师操作时有噪音,我们不能沉默”,导致态度消极,降低了对行动的要求。最后导致训练效果下降。所以,作为教练,你不仅要在成为教练之前就有驾轻就熟的驾驶技术,还要在训练的间隙练好自己的技术,这样你的技术才会不断推陈出新,让你的技术优势在学员心目中一直保持下去。同时要充分利用演示和单独驾驶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驾驶技术,树立在学员中的威信。有句话叫“说一千,说一万,不如自己做”。(4)教学能力①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教练的文化水平和驾驶技术再高,也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只能“茶壶里煮饺子”——有些话是说不出来的。教育学认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善于清晰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教练的讲解要简单、具体、生动、有感染力,善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应该讲解的问题讲清楚,切中学生理解水平的要害。教练的讲解一般有三种倾向:一种是教练专业水平高,讲解中使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学生难以理解;另一种是教练员文化水平低,无法准确用中文讲解内容;还有一个就是方言不通。“方言没用”,因为国内汽车驾驶培训单位的教练大多是聘用的,一个单位有各种方言很正常。(2)观察学生个性和培养情况的能力。因为每辆教练车训练的人很少,性格对学习的作用很大。作为教练,要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不仅可以找出学生的共同特点,还可以找出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在训练中,通过每个学生的个别操作和提出的各种问题,来判断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每个学生当时遇到的困难。这种了解和掌握并不局限于常规的测试和观察,而应该时刻关注和发现每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外貌特征。比如有经验的优秀教练,往往刚上火车没几天就掌握了每个学员的性格特点。而普通的教练或者是差的教练,由于缺乏这样的观察,在训练的中期或者末期,还是搞不清楚受训者的性格。不仅影响某个学员的训练效果,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与教练不和。有经验的教练,不用深思熟虑,一眼就能看穿学生动作的错误。教练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一天半就能形成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需要很长的时间,仅仅想当然是不可能形成的。否则会大大耽误学生。再比如移位训练,整个过程只有1-2S,其中涉及10多个动作。每一个动作的特点是快,但是正确。失去观察的机会或观察不正确会误导学生。因此,驾驶培训部门应该把提高教练员的观察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相应的活动。③全面掌握、理解和运用教学文件的能力。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和纲领。由于理解不够,掌握不好,很难按照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无法完成规定的训练内容。因此,教练员首先要研究教学文件和相关教材,认真备课,明确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主次内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训练方法和措施才能完成这一切工作。要求教练具备相应的分析总结能力,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善于用标准的动作和精辟的语言让学员接受这种复杂的驾驶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按照教学规律掌握驾驶技能。(5)组织能力教练是整个驾驶培训的直接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进度和培训效果。教练员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善于发现小单车群体中威信高、责任心强、驾驶操作好的人,能够组织全车的学员做领队或安全员,成为自己的训练助手,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②根据培训计划、培训科目的内容、目的和要求,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当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就要交给全车讨论解决。既要“收”,又要“放”;既要促进技能的迁移,又要防止技能的干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把握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一些大龄学生或者女学生。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自尊,而且要敢于负责任地批评。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综合组织学生向有利于培养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教练自身的文化和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兴趣活动。比如收车后,利用场地进行短期篮球赛、乒乓球赛;开展课间汽车知识兴趣活动等。用“挑战”的方式解决汽车故障,对增强小团体凝聚力,提高教练的组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