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反垄断正在提速。

文|王宇

反垄断的原因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需求之外,必然会有强大的资本注入。资本逐利的本质一万年不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会通过各种手段推动行业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尽可能多的分享行业内的大蛋糕。雄厚的资本往往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创新和强大的竞争力。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缺乏足够竞争力的企业只能被吞并或退出。长期来看,行业资源和资本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高度集中后,自由竞争必然走向垄断。垄断后的大规模生产,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还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但近年来,国内一些平台利用垄断优势,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扼杀竞争对手,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有效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舆论声讨不休,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将“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决遏制各种不正当竞争,促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一下达任务,各部门就开始长鞭,反垄断相关法规政策迎来密集落地期。

最近重要的反垄断政策:

65438+10月9日-10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依法推进互联网平台企业规范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5438+10月10,高法提出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65438+10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了《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

反垄断措施的不断强化,有利于我国企业集团和产业结构的平衡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力,强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反垄断周期已经到来。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发现每一个反垄断周期都处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成熟阶段。此时产业规模已经相对确定,通过技术创新持续创造的产业增量处于边际递减状态。头部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增长,只能借助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局面。这样,必然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消失”,进而削弱行业竞争力,使劳动力市场失衡。贫富分化的加剧和劳动者的不满,也会使社会对采取措施进行财富再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包括加强反垄断。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一些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加速了行业出清,进一步形成龙头企业垄断格局。此外,过去一年闹得沸沸扬扬的a股市场,让这些龙头企业屡创新高,这些企业的掌舵人和高管都迎来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相比之下,在疫情影响下,许多中低收入劳动者面临失业和破产。财富两极分化太严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很难不刺痛收入受损阶层的心,从而形成加强反垄断的舆论。当然,国家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各种反垄断调查将正式开启。

反垄断案例分析

首先要明确,反垄断不等于打压龙头企业,更不会阻碍企业发展。反垄断的初衷是维护行业竞争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世界各国反垄断执法的处罚方式一般包括罚款、拆分、技术共享、所有权变更等。对于不同的行业,反垄断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那么,其他行业是否也将分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反垄断措施来应用呢?肯定不是!

20世纪8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经营了82%的全国电话业务和90%的长途业务。其对产业链的纵向垄断迫使其他企业逐渐退出。随后,美国司法部对其发起了三起反垄断诉讼,最终贝尔被拆分为一家专门从事长途电话业务的母公司和其他七家公司。分拆后,没有垄断超额利润的支撑,贝尔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科研经费捉襟见肘,科研人员大量流失,公司效益已今非昔比。

由此可见,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反垄断执法过于死板,容易折冲,合理引导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1998 90%的操作系统市场属于微软。利用这种垄断地位,微软在系统中预装了自己的IE浏览器,打压其他浏览器企业——网景。2000年,美国政府指控微软滥用垄断地位扼杀其他竞争对手,司法部门试图将微软拆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10年内不得合并。经过微软的多次呼吁,微软最终与司法部和地方州政府达成和解协议:1)微软同意向第三方公司开放API接口,并提供近五年的源代码等信息,接受司法部的合规监管;2)改变捆绑软件销售模式,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软件分离,与地方政府结算总成本约为18亿美元。从最终结果来看,微软的R&D能力并没有因为反垄断拆分而丧失,Windows系统依然在不断更新,谷歌浏览器等新兴产品的技术创新也不断取代IE浏览器。

整体来看,对于科技领域的反垄断处理,真正的突破还是需要正确引导,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降维来改变原有领域的垄断格局,实现行业内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共赢。

反垄断的启示

看完以上案例,我们来考察一下国内平台经济垄断的问题。平台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很难获得客户。企业通常会投入大量的R&D成本来构建平台架构和算法。这时候获取流量的成本就很高了。这些基础设施成熟后,企业获取流量和数据的边际成本在降低,只需付出部分运营成本就能获得流量回报。但现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基本饱和,流量的获取进入存量博弈时代,使得拥有领先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公司为了追求平台经济,不断扩大“规模”,以寻求技术垄断后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依托资本投入的规模优势,阿里、腾讯等平台经济巨头不断扩大投资版图,背后都是滴滴出行、美团、拼多多等国民知名app。这些巨头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补贴和低价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国内流量。如今,一些平台甚至利用自身优势,开始“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的活动,再次抑制自由竞争,造成平台经济垄断的隐患。

之前,国家一直容忍这些“技术”企业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希望用超额利润鼓励企业的创新精神。头部企业只有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前沿创新,行业才能实现“蛋糕”的整体做大。如果互联网垄断企业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或者依靠规模优势进一步蚕食社会存量“蛋糕”,就完全违背了上述初衷。《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的出台是为了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垄断格局已经形成,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即使采取强硬的“拆分”措施,也难以颠覆现状,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从美国近百年的反垄断经验来看,“正确引导”是解决当前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互联网龙头企业不能只盯着中国这一亩三分地,是时候展现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了!通过技术共享、开放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加强市场良性竞争,释放行业创新活力,实现行业大蛋糕的做大。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共赢。从长远来看,中国出现国际明星企业的概率必然会大大增加,未来有望诞生真正的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