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央企详细信息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我国的国有企业可分为中央企业(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

一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电力、水务等。提供自然垄断产品,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等。;

二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

三是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输、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在中国,中央企业通常是指由SASAC国务院监督管理的企业。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国务院对SASAC的监管范围相对较窄。

早在2003年国务院SASAC成立时,国务院SASAC管理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96家,重组后到2006年底减少到1,61。同年,国资委(SASAC)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明确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调整为80家至100家。根据该计划,平均每年将有65,438+04家企业被裁员。截至2009年4月[2],仍有138家中央企业。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76万亿元,利润总额6830.4亿元。

关于中央企业地位和作用的争论

90年代中期,国企经营惨淡,三分之二以上处于亏损状态。国企改革是当时政府“最难啃的骨头”。从1997开始,为了让国企三年脱困,国家不仅要求国企领域进行改革,还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为国企剥离包袱。为了拯救国有企业,包括国家注资、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债转股、中央储备、贴息贷款,国家花了2万多亿——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2006年中央企业利润超过1万亿元,其中利润超过100亿元的中央企业19家,另有1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10家。到2008年,国企创造的利润中,央企占了80%。

在央企效益大幅提升、实力迅速扩张的同时,社会各界对央企的质疑和批评也越来越多[3]:

1.央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行业享有垄断和垄断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强烈倾斜,不仅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目前,中国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7%,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80%,炼油产品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移动控制着4.57亿部移动通信——垄断了十几亿人的生活必需品,这被视为很多央企每年赚取巨额利润的原因。

2.央企的脱困不是因为央企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是人民的钱被填进了国企的黑洞,被全民买走了。此外,资产资本化也被一些专家视为近年来央企加速发展的秘诀。

3.占据60%以上社会资源的国有单位,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到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占有不到40%资源的非国有经济创造了近70%的GDP增长,吸纳了80%以上的劳动力。由此可见,央企对社会的贡献与其占据的社会资源和享受的各种政策优势并不相称。相反,实际上央企80%以上的利润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联通、移动、电信。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要么经营困难,要么产能过剩,要么每年因为政策性因素面临大规模政策性亏损,央企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

中国中央企业名单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公司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由1调整为138。

2009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至此,SASAC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8家调整为136家。

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至此,SASAC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家调整为135家。

2009年6月5438+10月65438+4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和国家工商总局工商变更登记,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更名为中国三峡集团公司。

10 2009年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总院、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至此,SASAC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5家调整为132家。

国资委(SASAC)于2009年2月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至此,SASAC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由132调整为131。

2009年6月5438+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远东国际贸易公司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至此,SASAC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由131调整为129。

序号企业(集团)名称序号企业(集团)名称

1中国核工业集团66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67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68中国颜刚科技集团公司

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69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70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6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1中国轻工业总公司

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2中国技术(集团)公司

8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73中国盐业总公司

9中国兵器装备总公司74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75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76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12中国石化集团77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78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4国家电网公司79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

1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80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6中国华能集团公司81中国国际技术情报合作公司

17中国大唐集团公司82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18中国华电集团公司8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9中国国电集团公司84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20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85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21中国三峡集团公司86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

22神华集团有限公司87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88中国铁建

24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89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90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26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91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27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92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

28东风汽车公司93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29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94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30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95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31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96中国海外人员服务公司

32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97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33鞍山钢铁集团公司98中国医药集团公司

34宝钢集团有限公司99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35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00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36中国铝业公司101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

37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102珠海荣臻公司

38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10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9中国航空集团公司10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40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105中国煤炭地质局

41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106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42中国中化集团公司107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43中粮集团公司108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44中国五矿集团109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45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10中国电力工程咨询集团公司

4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111中国水电工程咨询集团公司

47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112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48国家开发投资公司113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49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114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50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15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51中国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116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52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117中国乐凯电影集团公司

53中国商飞公司118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54中国节能投资公司119上海船舶科学研究院。

55中国高新技术投资集团公司120中国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56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121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57中国包装总公司122彩虹集团公司

58上中企业集团公司123武汉邮电学院

59中国华福贸易发展集团公司124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60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25华侨城集团公司

61中国华星集团公司126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62中国中煤集团公司127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63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128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64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29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65机械科学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