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宣布:经纬纺机终止上市!万亿中生植物线从底部
65438+10月24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经纬纺机上市。
当晚,经纬纺机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退市时间定为65438+10月26日。
这是罕见的不亏损主动退市。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隐藏在几十家上市公司背后,搅动万亿资金的中植,就这样离开了市场。
从宜春开始,解志坤用了2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厂系统”。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涉足地产、能源、医疗等诸多领域。口袋里的公司甚至被圈内称为“植物园”。
即便如此,在公开信息中也很难找到完整的“中植系”股权结构。
与主流资本体系以股权为纽带不同,解志坤采取了一种更“老”的方式——核心圈子是有血缘关系的“谢家人”,外部“酋长”是聘请来的,商业契约换成了血缘和利益。
当解志坤手握权杖,庞大的金融帝国,即使没有股权关系,边缘公司依然可以掌控。
但当解志坤意外死亡后,黑暗中的联系不再稳固。
“连剥离中融信托的方法都不考虑,但是经纬纺机直接退市,说明背后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能承受的了。”有信托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在中融信托宣布“踩雷”,涉案金额上亿元。
正如一位在圈内多年的资深人士所说,“故事彻底结束了。”
迅雷:半年前“竞争很激烈”,一言不发就要退市。
由于旗下中融信托与“中植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纬纺机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市场关注。
8月29日晚间,经纬纺机发布公告称,经大股东提议,拟以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主动退市。
不被调查,甚至在今年一季度盈利近亿元的经纬纺机,在a股市场罕见地选择了离开,引发市场关注。
或许是为了减少外界的质疑,经纬纺机对这一决定进行了解释,称“经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照顾小股东的情绪,经纬纺机还向异议股东提供了9.24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较经纬纺机8月25日收盘价溢价约15%。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来看,经纬纺机经营状况依然良好,财务指标甚至超过了大部分公司。
2023年一季度,经纬纺机实现营收251.8万元,同比下降11.79%;归母净利润9748.06万元,同比下降28.32%。
到底什么是“运营面临巨大不确定性”?虽然上市公司没有明确表示,但外界普遍认为其中融信托存在问题。
但经纬纺机并未给出任何解释。在今年4月29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经纬纺机甚至认为中融信托“很有竞争力”。
当时公司还提到,中融信托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合伙人风险承担机制、独立审批人制度、全覆盖投后监管制度、房地产分类监管制度、项目风险准备金机制、项目绩效延期支付机制和高管绩效延期支付制度等。这些机制的形成,提高了中融信托应对风险的能力。
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拥有65,438+0,633个信托计划,管理资产规模6,293亿元,规模同比下降,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看上下文,问题来了。不到半年中融信托怎么了?
公司连解释的时间都没有,却宁愿“溢价”退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问题?
通货膨胀:管理数万亿资金
虽然中融信托在经纬纺机名下,但在外界看来,大约20年前,“中植系”掌舵中融信托,并逐渐将其打造成一个庞大体系的核心平台。
据一位浸淫信托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介绍,2001年,《信托法》正式生效。2002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确立了“一法两规”的框架,信托业正式从草莽走向正轨。
“信托公司的数量已经从200多家减少到56家。在这个过程中,‘中植系’接过了中融信托的接力棒。”这位老兵说。
在那个特定时期,掌舵“中植系”的中融信托,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潮流,比如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成立理财公司,大规模招聘人才,迅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当时信托业有三面旗帜,各有特色,其中一面就是中融信托。”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在解志坤侄子刘洋的带领下,中融信托迅速成为业内翘楚,以至于2009年“入股经纬纺机”后,中融信托仍在刘洋的掌控之下。
信托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任的遗赠制度。
本世纪初,信托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融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000亿元。
2020年,中融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898.83亿元。
这还只是中融信托本身的资产管理规模。
从2010开始,中融信托开始将第一财富管理中心转型为第三方理财机构。中植集团直接和间接控制的第三方机构包括恒天财富、大唐财富、新湖财富和高盛财富。
根据业内发布的榜单,早在2020年,恒天财富、大唐财富财富、新湖财富、高盛财富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9300亿元、6000亿元、8500亿元、1000亿元左右。
不仅个人投资者参与,很多专业人士众多的上市公司也踩雷了。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过去一个多月,就有十几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所购买的产品,总金额近8亿元。
例如,2023年2月9日,杜南地产购买了3000万元中融-汇聚金1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汇聚金1”),产品期限为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
截至12年8月,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并提示“存在本息无法全部收回的风险”。
如此巨额的资金都投到了哪里?
触礁:房地产是导火索?
2020年,“中植系”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中海荣盛及其子公司以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通过司法拍卖拿下洪钟大厦项目;2021年7月,中植系子公司卓瑞物业斥资1645万元拿下世茂工三项目。
当时,解志坤计划从东三环到东四环打造一个“三里屯+CBD商圈”的超级综合体。
在世茂工三项目之前,还有一个长袖善舞的人——贾跃亭。
据某房企高管透露,2018以来,房企加速扩张,但融资渠道开始受限。拥有巨额资金的“中国植物系”自然成为“金主”。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融信托投资于房地产的比例分别为6.61%、10.99%、17.65%、18%。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使得“中植系”不仅收益率低,还遭遇流动性困难。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不排除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是因为对房地产的高敞口。
上述信托业资深人士认为,“中植系”只能算是一个很差的房地产投资级别,其在资本市场的所作所为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解构:“中国植物系统”的资本游戏
在a股市场,“中国植物系”的传说已经流传了10多年——交易了十几家公司,可背后却隐藏着——这也是“中国植物系”这个名字的由来。
2021年9月,ST天山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中植系”持股超过5%的公司多达19家。虽然这些公司有的对表达没有控制权,但了解“中植系”交易路线数量的投资者都知道,这往往只是一种表达。
因为太隐蔽,很多媒体都解构了“中国植物系”的资本游戏。
“中植系”运作的是金字塔式的资本结构,即“X+中融信托+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国工厂”的资产。
“中植系”通过中融信托募集资金,收购原有资产,再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获得股权或现金,再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合作,再通过中融信托募集资金继续收购资产,等等。
在此期间,“中直系”内的金融平台也会互相配合,持续资金,放大杠杆,分散风险。
此时,回头看“钟石系”的交易手法,明显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征。
前期穿针引线,资产养肥。
“中植系”一开始会利用中融信托的融资便利,设计复杂的交易方案和资金流向,利用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快速催肥资产。
比如2007年7月成立的西北矿业,注册资本5亿元。到2012年5月,经过多次股权转让,邢家营成为持有西北矿业65.6%股份的控股股东。
2008年6月,中融信托设立西北矿业部分收益权信托计划,融资规模65438亿元,用于转让邢家营持有的西北矿业增资扩股收益权。
自2010起,中融信托又设立了3.5亿元的邢家营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四期西北矿业股权收益权集合信托计划,总额为4亿元,并以西建院或邢家营持有的西北矿业相应股权作为质押担保。
2013年6月,兴业矿业拟向大股东兴业集团募集104万股,西北矿业募集10亿元。其中西北矿业出资8亿元认购83,565,438+0,00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65,438+05.4%,发行完成后成为第二大股东。
经过一番跨越,西北矿业的估值早已今非昔比。
中期,巧妙搭建平台,再次上市。
当其在资本市场逐渐有了分支后,“中植系”开始向上市公司注入一些租赁、保理资产,这些以资本为业务的公司都掌握在“中植系”手中。
2065438+2005年4月,锦州慈航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丰汇租赁90%股权,交易价格为59.5亿元。
高成交价来自超高的业绩承诺。当时“中植系”承诺,丰汇租赁90%股权对应的承诺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7.2亿元、9亿元。
事实上,丰汇租赁几乎完全由“中国植物体系”支撑。
中融信托连续两年在丰汇租赁外部融资人中排名第一。2013、2014、2015年6-3月,中融信托在丰汇租赁期末余额分别为156亿元、33.6亿元、19.3。
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过后,丰汇租赁的业绩随即发生变化,2065438+2008年巨亏22.33亿元。
后期平台齐上阵,任其亏损。
随着可控资金的不断扩大,“中直系”在使用非自有资金时已经不注重细节,巨额亏损在所难免。
2016“中植系”子公司中泰创盈在二级市场买入康得新,耗资50亿元。
此后,康得新因财务造假和重大违法退市亏损超过45亿元,是一次极其失败的投资。
不仅如此,“中直系”利用外部资金,左手倒右手接管市场。
如2014年,中南重工以10亿元的价格收购王辉、中智资本持有的大唐华晨100%股权。2016年,通过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获利的中智资本将其持有的中南重工股权转让给中融丁鑫嘉盈6号基金,交易价格高达19亿元。
终结:“资本制”时代终结。
2021 65438+2月18日晚,中智企业集团发布讣告。讣告称,中智企业集团创始人解志坤于2021 18年2月9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1。
刘洋很快向各方做了汇报,但熟悉“中国植物系统”的人都知道,刘洋虽然很能干,但最终会取代智坤的无知。
今年以来,“中直系”加速资产清算。
2月,准友股份发布公告称,燕润投资拟将其持有的65,438+08%的股份转让给克拉玛依城投,同时将剩余的表决权、提案权等非财产权委托给克拉玛依城投。
本次交易已完成,准友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克拉玛依城投,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克拉玛依SASAC。
4月,康生公告称,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梨树,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丽水SASAC。
6月,ST宇顺公告称,控股股东融云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公司股权转让给上海汪峰。本次交易已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汪峰,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建云。
据天眼调查,大唐财富和新湖财富家族办公室的公司法近期有所变动。至此,中直“四大”财富公司的办公室司法人员已完成换届。
从现在回过头来看,管理规模超过3万亿的“中国厂制”只是某个阶段的注脚。
深交所决定终止经纬纺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