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公开发行和私募发行的区别
先简单说一下公募、小公募、私募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公开发行(专业名称“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公开发行”)适用于公众投资者。大众投资者,总之谁愿意买谁就可以买。审批流程延续上市公司旧公司债相关规定(即证监会统一实施行政许可)。
《证券法》和《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的财务条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除上述条件外,大公本次发行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发行人最近三年未发生债务违约或延迟还本付息的事实;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低于65438+债券一年利息的0.5倍;债券信用等级达到AAA。
大公募资最大的特点在于个人参与门槛和AAA级,更严格的审核也意味着其在公司债序列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流动性债券段。
二、小型公募,专业名称“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公开发行”,与大公发行全称只有两个字的区别,适用于合格投资者。
在审核流程方面,沪深交易所首先进行上市预审核。沪深交易所预审通过后,证监会将根据沪深交易所预审意见简化审批程序。从目前的监管推动来看,小额公募的主要审核基本下放给交易所,审核效率有望赶上协会。
发行的主要条件包括:1,最近三年年均盈利覆盖债券一年期利息的1.5倍以上。2.累计发行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
3.私募/不披露(专业名称“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只适用于合格投资者。
审核流程方面,交易所事前沟通,证券业协会事后备案。私募公司债券实行事后统一备案,由证券业协会管理。其中,私募公司债券拟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转让的,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应当在发行前向沪深交易所提交上市转让申请文件,由沪深交易所确认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并且,私募公司债券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转让,不得被列入中证协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负面清单或不符合沪深交易所确定的上市条件。
目前非公开信息还是需要先提交交易所进行沟通,但从目前的审核情况来看,非公开备案的效率是非常高效的。发行的主要条件只需要符合证券业协会的负面清单即可。不需要财务指标。
对私募债的主体条件、发行条件、担保评级等没有硬性限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是否同意为私募债券安排上市转让服务,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不对发行人的经营能力和债券投资风险做出实质性判断。在债券存续期间,定期报告和评级报告没有强制性披露要求。发行人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在招股说明书中自主约定,但约定形成的信息披露义务必须履行。
依靠审批的快捷和发行条件的放宽,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必将成为一级市场的主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