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的越多,买的越多。大量资金流入港股。ETF最高份额变动超7倍。
越跌越买,资金流入港股ETF。
今年以来,港股总体呈下跌趋势,恒生指数下跌29.1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3.46%。多只跟踪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股指数的ETF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其基金份额保持上升,整体呈现“跌多买多”的趋势。
具体来看,多只跟踪恒生指数的ETF年内净值下跌约20%,但基金整体份额持续增长。如华夏恒生ETF年内净值跌幅超过20%,份额增加565438+7600万份,份额变动率53.78%,年内净流入近60亿元。
也有很多跟踪恒生科技股指数的ETF,其净值在一年内减少了约37%,而基金份额增加了两倍多。如华夏恒生ETF年内净值下跌37.92%,份额增加654.38+069.03亿份,份额变动率205.79%,年内资金净流入超过93亿元;规模相对较小的博时恒生科技ETF和大成恒生科技ETF份额变动率分别为273.14%和246.04%,分别净流入5.5亿元和9.26亿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走势低迷,但相关ETF份额却有所上升。如博时恒生医疗ETF年内净值下跌32.82%,份额增加93.02亿份,份额变动率达739.53%,年内资金净流入超过48亿元。
港股等待催化剂
对于近期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市场与海外市场波动密切相关,未来需要关注相关催化剂事件。在目前的水平上,上涨的风险大于下跌的风险。
恒生前海港股通混合基金经理邢成表示,港股近期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是加息的担忧和海外市场表现的扰动。美国强劲的非农部门超出市场预期,增加了美联储再次大幅加息的概率。港股整体投资偏好有所收敛,避险情绪增强。在相关因素边际改善之前,预计港股市场短期内可能处于持续盘整状态。
他表示,下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或未来加息后美联储的态度是否会转向边际,将影响第四季度海外资金的流向,进而影响香港市场的定价。
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冉近日表示,自9月19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持续维持下跌态势,期间指数创下2020年以来新低。相应的,纳斯达克指数和a股创业板指数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他认为,目前水平的上涨空间大于下跌风险,建议投资者关注潜在催化剂。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由于乌克兰局势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港股在第三季度普遍呈现下跌趋势。目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市场颇具吸引力。展望第四季度,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国的通胀压力将较上一季度有所减弱。稳定国内增长的措施将逐步实施,预计房地产销售将逐月增长。考虑到房地产行业下游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明显;并且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消费会逐渐恢复正常;鉴于目前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有可能企稳回升。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四季度公司业绩有望环比改善,港股整体估值较低,金融、地产、汽车、互联网、医药、地产后周期等板块存在良好机会,港股机会大于风险。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港股见底需要等待a股和美股企稳。对于a股来说,国内经济基本面是重点,房地产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保交楼、稳增长政策的落实,有望催化a股市场再次开启新一轮上涨,从而对港股形成正向拉动作用。
不过,该团队也指出,尚不清楚美股何时见底。NBER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在今年7月进入技术性衰退。根据历史规律,美股在美国经济衰退中后期触底,因此预计美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初触底,这意味着美股仍可能对港股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美股很难见底,港股可能要等底部企稳,但考虑到港股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对港股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