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1.文化产业:湖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湖南文化现象”。“湖南广电军”、“湖南出版军”、“湖南动漫军”享誉全国: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出版已成为中国三大本土出版力量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体坛体育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日发行量1万。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互联网悄然兴起,造就了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女人在线、金鹰网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2.电子信息产业: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光伏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跨越,产业链全面对接,形成了200 MW的生产能力。吉瓦计划正在加紧推进,硅材料、LED芯片20亿元投资完成产业布局;七种手机生产项目相继落户本省,年产手机500万部,其中神经传导手机项目异军突起;软件产业位居中部第一;原创动漫产量全国第一。
3.高新技术产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29.86亿元,增加值1098.8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38+03.2%,拉动经济增长65.438+0.7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54.35亿美元,利税334.52亿元。产业高度集中,辐射效应明显。借助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平台,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雄厚的R&D实力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长株潭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洼地效应明显。
4.汽车工业:全省汽车产量从654.38+0.76万辆增长到654.38+0.45万辆,增长7.2倍,年均增长30.2%;其中,“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9.4%。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阳、邵阳、常德、永州相互呼应的格局。在全省231汽车制造规模工业企业中,长沙有100家,株洲有16家,湘潭有6家,占全省的52.8%,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3.7%。其他四市企业数量占全省36.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31.3%。
5.物流业:物流业规模迅速扩大。初步核算,2010年末,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7066亿元;增加值达到946.03亿元,比2005年的498.47亿元增加447.56亿元,增长89.79%,年均增长654.38+03.67%;社会物流总费用2962亿元,增长1.42倍;货运周转量2958亿吨公里,增长7.81%;港口货物吞吐量262671.6万吨,增长3.97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1.35万人,成为吸引社会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227998公里,在建和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6450公里,其中通车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度为105.8km/100km2,增加了1.82倍;铁路里程4893公里,增长1.74倍;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1968公里,居全国第三位,建成千吨级航道607公里,千吨级泊位87个。一个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五个机场相互配合,辐射全国的航空运输网络已经形成。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企业物流企业3100余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0余家,通过国家A级标准评审的物流企业62家,其中5A级企业2家,4A级企业15家。湖南伊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翔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主营物流业务收入超过6543.8+0亿元,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区被列为国家物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