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鸿新材会上,每年与联想控股的资金往来高达6543.8+033亿。

近日,证监会官网显示,联鸿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鸿新材”)中小板IPO将于6月5438+07日过会,通过发审委审核。此次上市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是CICC。

本次申请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161亿元,用于“1万吨/年副产C4-C5综合利用及配套烯烃分离系统技术改造”、“EVA装置管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6.5万吨/年特种精细化学品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IPO日报》注意到,虽然联鸿新材近年来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并没有同步增长,而是不断波动。

属于“联想系”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为联鸿集团,本次发行前联鸿集团持有公司60.44%的股份,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对于不存在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公司表示,由于联想控股股权分布较为均衡,没有单一股东持有或控制联想控股50%以上的股份,因此联想控股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联鸿新材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另一方面,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联想控股(全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联鸿集团100%的股份,为前者的间接控股股东。

不仅有联想的加持,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有相当分量。2017,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郭克控股(全称“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本次发行前,郭克控股持有公司29.5%的股份,为中国科学院全资子公司。

其实早在2018,联鸿新材就启动了上市的进程。

公告显示,联想控股于2018年6月召开董事会,同意将联鸿新材分拆,独立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月,HKEx向联想控股发出书面通知,同意联想控股分拆上市。同时表示,如在获得前述批准后有重大变更,联想控股保留撤回和修改前述批准的权利。

与此同时,联鸿新材自身也进行了密集转型:2065438+2008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随后向山东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材料;2065438+2009年5月,公司完成辅导,正式提交上市申报稿。

如果联鸿新材IPO成功,联想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净利润波动较大。

据介绍,联鸿新材料是一家从事R&D、生产和销售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为聚丙烯专用料、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环氧乙烷及环氧乙烷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日化、纺织、建筑、路桥、汽车、皮革、光伏、电缆、涂料等领域。

根据上稿,2016 -2018和2019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654.38+07万元、46.59亿元、57.95亿元和25.84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65.438+08万元。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联鸿新材净利润同比下降70%。到2018,其净利润大幅上升。对于净利润的波动,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2016年至2018年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甲醇价格呈持续增长趋势,且2017年第四季度公司进行了为期34天的停产检修和技术改造,缩短了生产周期,导致产量减少。

《IPO日报》翻阅财务数据还发现,2065,438+07年度公司营业外支出增加65,438+0,354.89%,主要是由于DMTO装置中烟气水封罐V1305等4台设备本期第四季度达不到生产要求,需要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934.87万元,也直接影响了

此外,证监会反馈意见还指出,公司2016和2017年度原始报表与报告报表存在诸多差异,要求其说明原始报表与报告报表差异的原因、计算过程、差错更正的时间、相关调整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上述分歧,IPO Daily在阅读申报稿后,并未发现相关会计差错披露的更正说明。

那么,为什么公司在申报中没有提到财务数据的差异呢?这又是信任问题吗?对此,IPO日报向联鸿新材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存贷款情况

报告期内,联鸿新材还接受了联想控股的关联担保和资金拆借,并向联鸿集团和郭庄矿业(联鸿集团的子公司)借入资金。

为什么公司频繁向关联方借款?

联鸿新材在上稿中表示,与联想控股、联鸿集团、郭庄矿业的资金拆借均发生在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向关联方借入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和短期资金周转。

除上述资金拆借外,发行人与子公司联鸿销售、联想控股之间还存在***18资金往来,累计金额1365亿元。其中2016有17笔交易,累计金额1335亿元;2065438年6月至2007年6月,有1笔交易,金额3亿元。

具体来说,联鸿新材和联鸿销售在联想控股将相关资金划转至公司后,汇回联想控股,留存在联想控股的资金账户中。对此,公司解释称,这些资金往来不属于企业间资金拆借,是联想控股资金的统一收付安排;公司和联鸿销售没有使用这些资金、支付利息或收取费用,不存在占用公司资金、利益输送或调整利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