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突出和优秀主营业务溢价
上市公司的主业是重点突出的,不能太分散,更忌讳定位不清。纵观国内外的大蓝筹,只有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公司才能拥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技术和精准的生产运营控制。主营业务相对稳定、市场空间广阔、具备一定产品定价能力的公司将享受更多的市场溢价。
(二),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规范的管理溢价
优秀的管理造就伟大的企业。公司治理之所以能带来溢价,是因为管理层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可以影响公司吸收社会资本的能力、投资者对公司的看好程度以及公司内部社会资本的积累。
(三),资源垄断资产溢价
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金融资源等。都是机构投资者长期喜欢的投资对象和投资品种。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如果拥有相关的稀缺或垄断资源,必然享受资源的垄断溢价。在此,我想强调一下财政资源。未来混业经营的趋势将使中国的金融资源特别受市场追捧。
(4)整体上市溢价
一方面,整体上市可以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增长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关联交易,优化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因此,市场会给这类上市公司更高的定价,公司的市值自然会得到提升,这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效应。
(五)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高溢价。
市值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证券市场的运行特点,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策略为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服务。在牛市中,可以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通过增发和配股进行再融资,适当减持股份。在股市低迷时,适合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也可以在股价低迷时进行收购兼并和实施员工激励。
(六)投资者偏好溢价。
其根本在于完善公司的资本营销功能。即做好四个关系的管理:投资者关系(IR)、媒体关系(MR)、研究员关系(RR)、主管关系(AR)。提高公司透明度,实现公司与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需要声明的是,这只能作为特殊时期的辅助手段或工作重点。
(七)资产配置溢价
一些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可能被纳入某个特定指数,成为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配置的投资标的,形成资产配置溢价。
(八)企业文化溢价
取决于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感、内部文化氛围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此外,根据上市公司的不同特征,还有新兴市场溢价和货币升值溢价,也是值得市值管理者研究的。
注意事项:
市值管理的几个特例分析
(一)、主营业务定位和资产整合
很多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主业不强或者定位不清的问题。这类公司原则上暂时没有投资价值,除非有一定的业务转型和资产重组,否则不应享受较高的市值溢价。这类公司要么下决心做强主业,要么必须改弦易辙,总比来回折腾强——典型表现为机会主义重组和对不相关资产的概念炒作。
(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低
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积极性越高。中国的大股东,素质差别很大,活雷锋连想都不要想,有一个利益分享的核心问题。比如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率低,大股东整合重组意愿不大,或者上市公司虽然盈利但分配很少。这样的矛盾如果长期积累,会给大家带来不良后果。
(3)大股东面临生存危机
很多公司上市后,母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越来越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市值产生负面影响。这类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治理往往被忽视,这是其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理现状首先要改变。
一、直接渠道是对现有资产和人员进行重新整合,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充分结合公司资源和地方优势,实现资产盘活和业绩提升;建议有条件的企业采取一定措施支持员工再次创业;
第二,间接渠道是大力支持上市公司改善业绩并在此基础上督促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
第三,可以引入市值管理的概念,在不超过上市公司股份5%的范围内,通过在二级市场增持和减持实现投资收益。
(4)关联交易和分拆上市
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存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业务关系,是关联交易的温床。但关联交易,无论监管部门如何三令五申,采取什么程序保证其公平公正,在市场和投资者眼中,都注定有瓜田李霞的嫌疑。长期来看,不影响公司估值是不可能的。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整体市值的得失来看,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坚决杜绝此类交易。
拓展阅读: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第一,观念的转变。
要彻底纠正连市值管理都是一种投机手段的错误认识。其实我觉得市值管理应该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最重要的目标和责任。然后,经理主要负责利润的创造。董事会如何将利润的创造转化为市值的增长?为此,它必须进行战略思考,包括其融资工具的选择、资本结构的设计、投资者关系的维护、股东结构的安排,包括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安排。
第二,要创新制度。
那么,制度的创新也包括很多层面,宏观层面包括围绕它的股权变动带来的一系列审批制度的创新。因为市值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增长,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靠自然增长来提升市值相对较慢,更重要的是通过并购来完成。
第三,良好的市场机制。
这个市场一定是一个好的估值机制。事实上,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有一个重大缺陷,即缺乏风险定价能力。我们的金融体系这么多年应该是市场化的,但是缺乏定价的能力。如果这个东西不存在,你炒股票一年赚50%,你就成了巴菲特第二。亏了就找政府。这样不行。信托现在收益那么高,违约了政府会担保。为什么?因为你不用,因为你获得13%的收益,你就要承担13%的风险。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缺乏风险定价能力。如果它缺乏风险定价能力,实际上很难管理好这个市场的市值。我觉得这个也应该改革。
第四,我们需要协调的政策。
如果没有协调的政策,那就是有缺陷的政策或者不平衡的政策。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许多企业没有得到很好的估值,因为我们的整个政策不协调。一方面,我们重启IPO没有问题。另一方面,重启IPO的政策不配套。与IPO相匹配的宏观政策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匹配,包括资本层面。这个市场肯定不会有很好的估值能力,很难管理市值。因此,我们需要对资金的进入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这就是要有一个协调的政策。
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这个公司的产业布局和性质是什么,是多元化行业还是单一行业,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周期性行业,是政策扶持行业还是政策退出行业等等。
2.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每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一样,有的是B2B,有的是B2C。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商业模式都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搞清楚一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3.核心能力是什么?每个公司的核心能力不一样,可能是规模、营销、品牌、团队等。每个公司赚钱的核心东西都不一样。
4.企业家团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团队往往是影响一个公司能否持续赚钱的核心因素,所以一个企业家团队非常重要;
5.这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和虚假财务报表有什么区别?显然,大家都明白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盈余管理是在符合会计准则的条件下,对财务报表进行合法合规的调整,称为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