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2018中国工业的脚步?

产业强,国家就强。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比上年增长6.6%,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自2011以来首次加快。此前,工信部部长苗伟指出,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

目前中国工业经济有哪些亮点?从“6.6%”到“6%左右”,这个变化的意义是什么?2018中国工业发展为什么放缓?未来的路会是怎样的?

1.看势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数据

2017年,我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近9000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批量生产。此外,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2017至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

在徐工集团的智能工厂里,设备会“说话”,数据会转化为生产指令。

如今,徐工集团已经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可追溯,可以共享数据,连接和可视化设备,环境监控系统也可以监控和预防废气和废水,从而推动“绿色制造”。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裁陆川表示,徐工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使工程机械行业从“生产工具型”向“智能互联型”转变。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徐工集团、潍柴动力等一大批先进工业企业锐意创新,这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展展出的动车组模型。新华社

2017年,中国工业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比上年增长6.6%;工业强基工程取得新突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C919大型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新型智能硬件等产品层出不穷,高端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高端装备创新成果丰硕...

2017年,中国工业在实现增长的同时,也在进行结构调整。

据统计,去年我国钢铁产能超额完成5000万吨年度目标,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僵尸企业”兼并重组扎实开展。运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取得明显成效,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得到进一步化解。

"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势头."苗伟说,2017年,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4.6%;工业增长新动能加快培育,在节能环保、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冰雪装备、邮轮游艇、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新的消费增长点。全年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超过70万辆,保有量超过654.38+0.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2.看全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

趋势

如今,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工业强国都在争夺新的竞争高地。其中,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实施“复兴战略”...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试图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迎头赶上的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近,东北振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专家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禀赋,重化工业在东北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显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设备需求大,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经济结构有利;但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重化工业将受到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事实上,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反映了中国工业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

经济呼唤绿色发展。图为铜陵万能发电厂六期机组扩建工程。明亮的画面

“中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跨越转方式、优结构、变动力的关口。”苗伟指出,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低端过剩和高端供给短缺并存,发展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制造业发展困难依然存在。

从国际上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形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不断拓展升级,5G时代逐渐开启,工业加速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德国质量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比如汽车领域,中德汽车厂商的竞争已经开始。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尔德·克鲁格(Harald Crueger)表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历史转折点,来自中国的竞争迫使宝马加快电动汽车的研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对此,苗伟认为,中国的基本发展条件、社会主要矛盾和形势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入战略攻坚期,将从量的积累和突破逐步向质的飞跃和体系能力的提升转变;意味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将更深入地参与价值链高端的国际竞争与合作,逐步从技术、标准、规则的模仿者、跟随者、追随者转变为追赶者、创造者、引领者。

3.看发展:创新、提质、活力

情况

旧厂房承载着工业发展的记忆。日前,山西金华纺织厂旧址改造完毕,“蝶变”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气质的城市工业文化空间,重新焕发光彩;山东潍坊烟草复烤厂转制为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废烟草发酵仓库变成了商务办公室,仓库被改造成了电影制片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重工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排排大型反应器静静地矗立着,工人们正在进行焊接作业。随着雷声,橙红色的运输机械手缓缓驶过,周围的墙上贴满了“发展源于创新,创新成就未来”等标语...

环顾四周,记者与站在反应堆前的一位老工人聊了起来。这位50岁的工人名叫王传珠,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最近厂里进行了技术革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

一旁的技术人员余伦告诉记者,“立足中国,装备世界,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不断创新,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创新是这个老牌装备制造企业的关键词,也是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动能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产业优势不应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而应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实现创新能力、质量水平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多重提升,丰富和提升工业文明的内涵和质量,不断走向全球领先水平。

2018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苗伟表示,今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中力量解决动力电池系统等50个左右关键瓶颈,支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同时,加快重大装备研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动布局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智能集成产业。

苗伟指出,传统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要提质增效,通过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要破除低端低效产能,分解落实钢铁去产能年度任务,建立打击“地条钢”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战略,推动民族品牌振兴,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