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离TJX有多远?

唯品会的模式包括两个关键词:闪购和尾货。上市初期,大部分人都是从闪购的角度为唯品会找标杆公司。毕竟唯品会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随着唯品会的发展,大家开始意识到最终商品的属性可能更能代表唯品会,于是唯品会的标杆公司就变成了TJX。

现在,“中国版TJX”似乎已经成为唯品会的标签,“中国版”这几个字给了唯品会额外的想象空间。

那么,唯品会真的能成为TJX吗?

外形诡异的“中国版TJX”。

TJX是美国的一家折扣零售商,成立于1976,以折扣价销售鞋子、服装和箱包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TJX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自主开发和并购,迅速扩大品类和市场。

按照唯品会的统计口径,TJX的毛利率应该在40%左右,比唯品会高出16%。这是否意味着唯品会的毛利率还有16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绝对不行。唯品会和TJX的毛利水平差异,最直观的反映了这两种商业模式的根本区别。简单来说,TJX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而唯品会只是帮助品牌消化一小部分库存,剩下的“库存中的库存”品牌还得自己消化。

TJX建立了强大的碎片化采购能力,TJX庞大的销售终端可以保证其销售能力。TJX承担所有库存风险,不向供应商退货,不收取其他渠道费用。另外,TJX的账单周期也很快,平均账单周期只有34天。

正是基于这种一站式的库存消化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条款,TJX为供应商提供了最大的价值,也为自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即购销毛利率高达40%。

另一方面,唯品会。唯品会在中国服装行业面临库存积压的时期迅速崛起,却无法消化100%的品牌库存。2012年,唯品会的平均销售率只有50%左右。根据合作协议,这些剩余库存将全部返还给品牌,供其自行消化。

唯品会一直向资本市场鼓吹的一点是,它不存在库存风险,因为大部分库存都是可以退货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品牌商来说,这意味着唯品会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这种“价值不完全”是唯品会区别于TJX的地方。虽然也是处理尾货,TJX可以一站式解决,但是唯品会不会。所以唯品会的盈利水平很难和TJX接轨。

毕竟唯品会和TJX就像神一样,因为唯品会的神其实就是“闪购”。

因此,尾货仅限于闪购

我们认为,就闪购模式本身而言,唯品会的成功将得益于以下两点:一是利用品牌的号召力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在价格上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参与选举的标准。二是价格杠杆,利用深度折扣刺激消费,吸引和留住用户。

团购其实是闪购的一种,品牌和折扣这两个关键词同样适用于聚划算。但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平台,唯品会对品牌的号召力非常有限,与聚划算相差甚远。好在几年前中国服装行业整体面临库存危机,尾货市场为唯品会提供了生存土壤。

尾货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库存“广而浅”。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唯品会在运营上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只能退货,不能换货,因为很多时候会无货可换,换货也会拉长闪购的周期。不仅如此,商品的拍摄和剪辑也被改造成了一个流程,从而提高了效率。

虽然唯品会基于闪购和尾货行业的特点,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商业模式,但“闪购”模式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即无法一站式处理尾货。

唯品会卖尾货,尾货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产品竞争力的不足。限时销售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销售出去的难度。所以我们看到2012年2月,12,300件是唯品会每天退回给供应商的,而2012年一季度,唯品会整体销售率只有50%到60%。剩下的一半“库存中的库存”对于品牌商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且,线下门店、总部、唯品会之间库存的反复流转,也会增加品牌的物流负担。

另一方面,闪购带来的冲动消费也会给回报带来挑战。唯品会整体退货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服装品类退货率接近30%。大量退货增加了唯品会的运营负担。

回过头来看,唯品会成为最后一个产品。展望未来,唯品会受到闪购的限制。

有好有坏的变化悄然而至。

唯品会的业绩依然亮眼: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利润大幅提升,这些都足以让唯品会继续成为一个成功的故事。

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唯产品的光鲜外表下,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这些变化有好有坏。

2013年,唯品会销售收入从6.9亿美元增长到168万美元,同比增长143.5%。但唯品会的闪购笔数从2065,438+02年的2.9万笔下降到2065,438+03年的2万笔。因此,每个市场的平均销售额大幅增加,从23,600美元增加到83,500美元,同比增长253%。

同期,唯品会的供应商数量也大幅增长,从2759家增至4287家,品牌供给进一步丰富。但单个供应商的平均闪购次数也大幅下降,从10.6下降到4.7。然而,供应商的平均年销售额仍然保持增长,从25万美元增长到39.2万美元。

我们认为上述变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013年,唯品会闪购频率下降,但单次闪购效果大幅提升,唯品会为各品牌消化的库存也大幅增加。应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唯品会的尾货处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一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唯品会在品类扩张的道路上并不顺利。2013年,虽然唯品会各品类交易均实现同比增长,但增速出现分化。其中化妆品和体育用品的速度不到100%,而化妆品的速度仅为42.3%,与唯品会整体销售增速相比为143.5%。

唯品会化妆品销售绝对金额从7500万美元增长到6543.8+007亿美元,销售占比从654.38+00.9%下降到6.4%。2011,化妆品占比12%。同期体育用品占比也从11.8%下降到8.4%。

化妆品和体育用品的上游有很多大品牌,导致唯品会和品牌谈判的难度加大。同时,化妆品和体育用品也是标准品,其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尾货相对较少,这不免让我们质疑这些品类对唯品会模式的适应性。

今年情人节,唯品会完成对乐蜂网的控股投资,可视为唯品会化妆品业务的“拯救”。第一季度(从交易完成算起),乐蜂网为唯品会贡献了1万活跃用户和1.3万订单。唯品会化妆品的总GMV也达到了6543.8美元+670亿。

所以对于接下来的唯品会,我们关注它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关注尾货闪购模式的边界,这决定了这个成功的企业能否成为伟大的企业。

唯品会的价值是帮助品牌处理尾货。唯品会前期销售率只有50%多。如果它能把这个指数提升到80%,它对品牌商的价值就会有质的提升。只有指数达到100%,唯品会才算是真正的中国版TJX。

至于闪购模式的边界,就品类而言,这已经隐约可见。

当然,唯品会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和合作品牌,其供应链优势也正在形成,这为唯品会培育新业务提供了可能。从提升产业链价值(销售率)的角度来说,B2C商城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唯品会的市值目前正在冲击数百亿美元。我们以20倍的市盈率和5%的净利润率来估算,这需要唯品会的营收达到6543.8+00亿美元,而唯品会去年的营收只有6543.8+07亿美元。

唯品会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前路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