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业绩解读|三大市场集体下跌戴姆勒的突破策略更为激进

本文由腾讯新闻和旅游金融联合出品,首发腾讯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戴姆勒集团股价一度上涨6%。虽然最近几个月累积的业务亏损无法在年底前追回,但其面对困境的激进策略得到了认可。

日前,戴姆勒股份公司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萎缩,公司第二季度亏损654.38+0.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4.38+0.55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654.38+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4.38+0.38亿元)。

财报显示,戴姆勒上半年共销售65,438+065,438+086,000辆汽车,同比下降26%;营业收入674亿欧元,同比下降18%。第二季度,戴姆勒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4%,从去年同期的82.2万辆降至54.2万辆;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065438+8400万欧元,同比下降29%;第二季度息税前亏损654.38+0.6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54.38+0.37亿元),亏损率同比增长8%;净亏损1.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亏损率同比增长53%。

在因为柴油门事件遭受了十年来最差的业绩之后,戴姆勒又因为疫情的全球蔓延而遭受了十年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目前,戴姆勒正在紧缩开支,继续去年以来的成本削减战略,同时保持投资,大力转型布局。

相比同样因疫情遭受巨大损失的车企,奔驰面对盈利困境的策略更为激进:大进大出,而非单边节约。

《旅行财经》认为,这是戴姆勒的资本市场日(Capital?市场?日)提出的新的可持续经营战略的延续,也是戴姆勒不断迈出步伐的表现。

销量下滑,戴姆勒的利润困境

财报显示,戴姆勒上半年共销售65,438+065,438+086,000辆汽车,同比下降26%;第二季度,戴姆勒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4%,从去年同期的82.2万辆降至54.2万辆。

其中,奔驰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为48.08万辆,同比下降30%;调整后息税前亏损2.84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调整后的销售回报率为-1.5%。

戴姆勒卡车和客车业务部门第二季度销量为66,5438+0,000辆,同比下降55%;调整后的息税前亏损是?7.47亿欧元;调整后的销售回报率为-12.0%。

作为戴姆勒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汽车业务销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了盈利困境的出现。据了解,奔驰乘用车和面包车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65,438+05%,调整后息税前盈利同比下降87%。此外,该公司新兴的移动旅行业务部门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65,438+06%,调整后息税前盈利同比下降62%。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各大车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戴姆勒也不例外。由于疫情和相关封锁政策减缓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戴姆勒于今年3月、4月和5月暂停生产,并采取短期工作制来应对。

长期停产不仅消耗运营成本,还会对公司的生产和销售造成负面影响。但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更重要的因素是疫情后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大幅下降。

据了解,戴姆勒欧洲、亚太、北美三大区域市场今年上半年均出现负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受益于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跌幅收窄。

中国也是戴姆勒全球唯一增长的单一市场。奔驰上半年在华销量为346,067辆,同比增长0.4%,蝉联中国市场豪华品牌半程销量冠军。数据显示,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第二季度,奔驰在华销售新车20.7万辆,同比增长265,438+0.6%。

然而,单一市场的复苏仍然难以扭转世界范围内的销售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戴姆勒销量同比减少28万辆,销量同比下降34%,亏损超100亿人民币。对此,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康宋林表示:“尽管中国市场出现反弹,但最近几个月累积的业务亏损无法在年底前恢复,因此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进一步削减成本。”

由于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好于预期,戴姆勒集团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一度上涨6%。戴姆勒集团表示,如果经济继续复苏,息税及工业业务前盈利的现金流将由负转正,有望实现盈利,但仍将低于去年同期。

关闭工厂,增加裁员,戴姆勒的降本增效计划

2019 165438+10月14,戴姆勒在伦敦的资本市场日(Capital?市场?Day)提出了新的可持续经营战略。该战略重点阐述了未来三年戴姆勒在各个领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总的来说,该战略侧重于两点:一是加大碳减排投入;二是精简公司结构,降低成本。

去年6月165438+10月1,戴姆勒正式开始新的公司架构。在新的架构中,戴姆勒公司分为三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戴姆勒卡车公司和戴姆勒移动旅行公司。

在人员配备方面,康宋林表示,2022年底将削减部分管理机构和非主营业务机构的人员,裁员人数至少为1万人。希望通过这一措施节省超过65438+亿欧元(约合77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已经明确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65,438+065,438+000个领导职位,约占管理人员的65,438+00%。

目前,戴姆勒延续了去年的降本增效策略,并有进一步动作。7月22日,经理杂志(经理?Magazin)援引内部人士的消息称,戴姆勒的成本削减计划进一步扩大,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万多人,以减少22%的固定成本支出。

康宋林此前表示,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各厂商进一步深化重组,重组力度超出疫情前的预期。疫情过后,行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现实,企业将需要大幅降薪,戴姆勒高管降薪幅度将超过普通工人。康宋林强调,为了保护戴姆勒的财务状况,确保未来技术的巨额投资能够顺利进行,这些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康宋林还计划关闭该公司在墨西哥、巴西和南非的工厂,在德国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产能也将减少。与此同时,戴姆勒表示,计划出售其位于法国汉巴赫的工厂,并将原计划在该工厂生产的smart车型转移到中国的工厂。

在全球汽车市场因疫情导致需求下降而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戴姆勒进一步强化了此前制定的降本增效战略,通过裁员、降薪、关闭工厂等更多措施削减成本和费用,为公司赢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储备。

此外,与此同时,戴姆勒还与多家银行机构达成了近6543.8+02亿欧元的授信额度协议,以维持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和运营。

继续走:继续投资。

虽然戴姆勒为了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施了大规模的调整,但对于未来的战略发展,康宋林表示,戴姆勒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投资不会减少。

今年4月,戴姆勒宣布,由于制造氢动力汽车的成本过高,决定终止旗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后续研发,专心致力于电动汽车领域。

2020年,戴姆勒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今年7月,戴姆勒宣布,奔驰与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福能科技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入股福能科技约3%。

协议的关键内容包括高科技电池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以及提升成本竞争力和技术专注度。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和缩短充电时间,以实现续驶里程的显著增加。该合作协议将保障奔驰在电动化战略进程中的动力电池电芯供应,而福能科技可以确保其规划的产能建设。此外,根据协议的安排,为满足未来德国奔驰工厂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福能科技将在德国东部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Biterfeld-Wolfen)建设动力电池单体工厂。

此外,奔驰与吉利的合资也有新消息。

7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共同成立的smart全球合资公司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正式注册,命名为“smart Motor汽车有限公司”。

相关资料显示,吉利和奔驰合资的smart Motor汽车有限公司(smart)注册资本为54亿元,吉利和奔驰将各出资27亿元,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投资的形式获得相应股份。双方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高端电动智能汽车领导品牌。据了解,首款车型将在中国全新的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投放市场,全球销售。

同时,双方在欧洲共同成立smart Europe有限公司,负责smart未来在欧洲市场的供货、销售和售后服务。

由于原计划生产智能车型的戴姆勒汉巴赫工厂将被出售,智能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制造将在中国进行,但新合资公司的产品将不仅限于中国,还包括欧洲市场。

此外,今年6月,在戴姆勒宣布暂停与宝马在自动驾驶技术项目上的合作研发后,奔驰携手英伟达,双方计划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量产目标。

戴姆勒在延续降本增效战略的同时,加大了在电气化领域的布局,以更早地迎来公司的转型。2020年,戴姆勒预计将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和20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增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