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通公司的快递模式

所谓美国运通模式,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一个是美国运通卡的产品和换网的运营模式。另一个是美国运通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而这两个层面又是密切相关的。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运通卡产品和兑换运营模式的起伏有其历史原因。

在1950年代,信用卡不仅是由大来和运通公司开发的,还有许多银行。但是除了后来演变成VISA前身的美国银行卡,其他银行信用卡都失败了。比如大通银行在60年代+0950年代也开始推出信用卡,但在1962年,因为无力承担亏损负担,出售了信用卡业务。关键原因是当时的美国银行法禁止州际银行业务。导致这些银行卡无法在旅游业这个最需要信用卡、最先接受信用卡的行业使用,使其难以在《银行法》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营信用卡所必需的规模经济。

当时,大来和美国运通都发行借记卡。事实上,在持卡人每月支付账单之前,他们还提供短期信贷来支付商户。但因为是算作“支付业务”而非信贷业务,所以不受《银行法》地域限制。因此,从一开始,食客和快递就以发展全国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可以快速达到规模经营。

1966,两大银行卡联盟的成立,突破了银行法的地域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卡行业的格局。从此所有银行都可以加入银卡联盟。因此,VISA和MasterCard结合所有银行的力量,与Diners和American Express竞争,追赶并主导银卡市场几乎是必然的。虽然两大银卡联盟从一开始就受到反垄断诉讼的挑战,但它们一开始都比较弱小,没有市场影响力,没有它们银行也无法突破银行法的地域限制,所以打赢了很多官司。

这一次两大银卡联盟败诉,是因为他们已经太强大,市场影响力明显。而且美国银行法对跨州银行业务的禁令已经解除,银卡联盟失去了作为弥补制度缺陷的唯一机制的功能。

美国运通从1986开始推出循环信用卡。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旗舰产品仍然是借记卡。随着美国运通交换网络向其他发卡公司开放,美国运通卡的产品结构和网络运营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美国运通卡在过去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美国运通模式能持续多久还是个问题。

1.美国运通卡模式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启示。

首先,国内的商业银行都在大力推动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大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循环信用卡上。但银行都在努力发展收入高、信用好的超优质客户群体。这些顾客几乎不需要信用卡提供的信用。事实上,许多持卡人也习惯性地在账户中存入大量现金,并将信用卡作为令牌卡使用。即使禁止他们提前存款,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会在当月还清债务。对于这个消费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或许丁卡和美国运通借记卡才是更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第二,未来美国运通交换网络将独家运营系统运营和商户支付,但与其他发卡机构共享网络的交换功能,类似于中国银联的运营模式。

第三,服务网络系统最大的工商银行最有条件。工商银行从封闭到开放的快递网络开放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从整体上看,美国运通公司是美国企业史上的一个典型。美国有很多超过100年历史的大公司,其中美国运通占据了非常独特的地位。可口可乐也成立于19世纪,但其今天的主要产品与公司成立时基本相同。花旗银行成立快200年了,但一直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香云通,一家以包裹递送起家的大型企业,历经汇票、旅行支票、旅游服务公司、信用卡、综合金融服务公司等多次转型。,而且还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真的不容易找到第二个。

2.美国运通经久不衰、不断创新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美国运通一直强调优质服务。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美国运通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都是出了名的。当然,美国运通为了让客户满意,有时候会超出经济规律允许的范围,也会出问题。比如美国运通卡早期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意及时催收和惩罚欠费的用卡人。虽然借记卡规定当月还款,但当时美国运通往往要等到欠费三个月后才还款。乔治·瓦特负责美国运通卡业务后,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快递特别注重形象建设。有了优质的服务,你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从1880年代以来,美国运通一直不遗余力地做广告和其他宣传。美国运通的广告“没有它你就不能出门”,成为广告史上的经典。

三是勇于创新,挑战现实。美国运通在过去一个半世纪的许多发明和创新为其提供了持续的活力。在成立初期,美国运通向美国邮政局发起挑战,推出廉价邮资。美国运通的竞争是美国邮政署​后来实行联邦统一邮资的重要原因之一。旅行支票的发明最终让美国运通在众多快递公司中脱颖而出,为其后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但美国运通多次向两大银卡联盟发起法律挑战,最终导致了联邦司法部出面打赢银卡联盟的结果,为美国运通在21世纪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当然,美国运通并不总是积极的。其推出的美国运通卡犹豫多年,最终被迫采取行动。但它毕竟改变了方向。而且一旦做了决定,就全力以赴,不半途而废。世界上有多少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公司,因为应对不了时代的变化而被历史抛弃,或者虽然说要改变,但做起来却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