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经济

从1979到2000年,全县经济分五个时期波浪式发展。第一个时期,1979 ~ 1983,改革开放初期。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改革。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稳步发展。这一时期,全县GDP年均增长6.02%;第二个时期1984 ~ 1988,前期的各种改革实践在这一时期显现出成效,其中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其中农业年均增长15.4%;第三期为1989 ~ 1991年,为经济建设调整期。1987-1988,全国结构性经济发展过热,但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不成熟导致市场价格飞涨,出现抢购现象。国家在1989实施了硬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紧缩银根,严控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严控投资规模。就影响而言,全县经济发展速度从1987下降到16.2%到1989下降到6.2%。从1989到1991,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第四个时期,1992 ~ 1996,是改革开放后该县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二个时期。期间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大力进行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5%,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7.1%。第五个时期(1997 ~ 2000年)由于国家实施的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前期过热的经济逐渐降温、放缓。一些之前投资的企业相继破产,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全县经济连续三年徘徊在低谷,2000年全县GDP年均增长9.2%。

2009年,怀集县推进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与37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总投资22.4亿元;6个项目投产,产值4.76亿元,税收654.38+0354.2万元;在建项目9个。举办2009年广东怀集全国攀岩锦标赛暨怀集县经贸洽谈会,推进珠三角地区优质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招商引资,参加“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奠基(开工)、剪彩(投产)项目84个,投资81.8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项目投资528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实际吸收外资265438美元+50万美元,增长5.2%。

2009年,怀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51100亿元和4.23亿元,增长35.7%和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95亿元,比年初增长18.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增长26.6%。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长7.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增长8.9%。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广东林业生态县”等称号,再次被列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山区县”,并被确定为“广东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基地”10基地县之一。农业生产是该县经济建设的主要项目。怀集县农业局专营农业生产。1997怀集县农业局按职能设置办公室、植保股、粮油生产股、种子股、科教信息股;下属机构有农科所、病虫害测报站、种子公司、大成岗农场、双甘农场。在2000年,这个设置还是一样的。

怀集县的农业以粮食生产和少量经济作物为主。西部盆地平原面积约1.65万亩,耕作条件略好。东、南、北、中部耕地以小梯田和山坡梯田为主,耕作条件较差。1979年粮食总产量181700吨,农业总产值103万元。实行改革开放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兴农,拓宽集约化农业生产规模的思路;狠抓粮食生产,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值、农作物产量和总产量。2000年粮食总产量31.3万吨,农业种植业产值1.2.8亿元,农业总产值29.69亿元。

2009年,怀集县农林牧渔总产值47.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5万公顷,总产量25.96万吨,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33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和亩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被列为全省40个产粮大县和粮食高产示范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造林面积1.37万公顷。广东石闻(怀集)公司综合合作养猪项目指挥部和饲料厂建成投产;县政府与中山市签署了发展生猪产业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养猪654.38+0.6万头,出栏生猪97万头,获得财政部“生猪调出大县”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980公顷;香港水果标准园项目顺利落户。优质水果种植基地9040公顷,水果总产量4万多吨。发展高效用材林、优质水稻、优质生猪、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五大产业基地。被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综合示范单位”。从1979到1990,怀集县实施“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战略,建立和发展工业。这一时期建立了一批有开发、利用、增值的资源型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管理改革以“承包”为主。

20世纪90年代,我们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富县”战略发展工业,继续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办工业企业,建设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开展工业招商引资和民营、乡镇工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企业发展,进行“以产权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比分别比1979和1990高7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

从1979到2000年,怀集县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

1979、65438+2月,撤销县革委会工业通信办公室,成立怀集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经委),由一名县委常委兼任主任,下设办公室、生产部、企业管理部、政治工作部、县办工业部、供销公司等6个工作机构,干部职工47人。负责指导管理县国有工业、县二轻工业局、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县农机局、县医药公司,管理19直属国有工业企业和17县属集体企业。到1985,县经委直接管理的县属国有工业有:第一农机厂、第二农机厂、县林业化工厂、县水泥厂、县氮肥厂、县木材厂、县食品厂、县糖厂、县酒厂、县酒酱厂、县木夹克厂、县纸厂、县印刷厂、县合成化工厂、县汽车配件厂、县电机。县经委不直接管理的国有工业企业有:县粮食局主管的怀城粮食加工厂、县林业局主管的森工企业、县水电局主管的电站(水下电站、水下二级电站、焦坪电站、泽联电站)、农村电站(以下简称供电局);县经委行政编制增加到61,直属工业企业职工3622人。企业管理团队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35人,大专以上学历41人。同年,成立了县铁矿公司,整顿了60家国营工业企业和62家县办集体工业企业,调整了领导班子。调整后,122企业领导班子成员434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占39.7%。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649万元(按现价计算),比1979年增长74.8%。60县国有工业企业产值5703万元,148集体工业企业产值2841万元,1188其他工业产值11万元,分别占531、29.6国有集体固定资产原值8116万元,增长1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铁矿石原矿年产量342,654,38+0,000吨,增长332%;松香产量5,069吨,增长65,438+0%;松节油产量增长94%;水泥产量3.28万吨,增长224%。水力发电业发电量9295万千瓦时,增长1.56%。90年代,县政府直接管理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二轻工业局、县农机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县医药公司。从现在起,县经委将以“工业立县”、“工业富县”为重点,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办公室,专职负责工业引进工作。到1995,先后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中密度纤维板、松香及合成樟脑、山梨醇、惯性摩擦焊、液体渗氮生产线,建成了仙仙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钟弦密度板厂、仙林化工有限公司、仙山梨醇有限公司4家大型(二级)工业企业,142人;管理人员中,工程师22人,大专以上学历205人,比80年代后期多培训10人。1996 165438+10月,县经委改为县工业局。1997县成立“四优”企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品、优势经营者)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组织实施《怀集县四优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励(奖)机制和配套细则,财政、金融、税务、国土等部门给予“四优”发展,1999年全县“四优”企业10家,分别是:南油中米板厂、县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县伟通糖醇制品有限公司、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县刨花板厂、县东邦林产有限公司、县志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县电池厂、县糖厂、县金丰有限公司2000年,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被授予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称号

1979至2000年,怀集县工业所有制逐步由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所有制转变。1992,53816000元工业总产值中,43家国有工业企业产值23246万元,占59.39(其中县域工业产值21525万元,占55.00);166集体工业企业产值14435万元,占36.88%;其他六种经济类型(包括外资企业和乡镇及以下开办的私营企业)产值654.38+0458万元,占37.3%;县集体工业比重为13.98;乡镇工业企业比例为23.41;单个工业产值1082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7073家,工业总产值341.49万元,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到22.5;集体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到22.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上升到18.4;个别行业产值86240万元,占总产值的25.3%,比1992提高5个百分点。村办工业和个体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6.2%,占全县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2009年,怀集县增资扩产和技术创新投入6543.8+0.4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增长265.438+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43.8+0.598亿元,增长22.7%。全社会用电量3965438亿千瓦时,增长7.75%,其中工业用电量265438亿千瓦时,增长8.07%。纳税额超过10万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纳税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2009年,怀集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6亿元,增长27.5%。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39亿元,增长18%。全年接待游客181.6万人次,总收入61万元,分别增长6.8%和7%。商品房销售额654.38+03.33万平方米,销售总额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9%和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