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是的创始企业
“裕达华”是旧中国的民族资本集团,以纺织业为主,包括矿业、商业和金融。可以算是旧中国典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来已久,从191949湖北纱丝麻四局租借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七年历史。它的发展过程比较迅速稳定,从租赁四局的楚星公司起步到两个大型的民族资本联合企业只用了三十年。除外商投资外,裕华纺织公司、大兴纺织公司、大华纺织公司、丽华煤矿公司、华年贸易公司、永利银行等也是直接设立经营。它改变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下属企业分布在内地城市的惯例,开创了民族资本企业在内地的成功先例。
抗战时期,武汉“裕达华”公司先后开办了Xi安大华棉纺织厂,后更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石家庄大兴棉纺厂,后更名为石家庄第七棉纺织厂;四川广元大华棉纺厂,后更名为广元纺织厂;成都裕华棉纺厂,后更名为成都纺织厂;重庆裕华棉纺厂,后更名为重庆第三棉纺织厂,组建了裕华纺织资本集团。成为40年代旧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集团,垄断了大后方一半以上的纺织市场份额。
1951年11月,裕达华纺织有限公司主动申请公私合营。裕达华所属企业实现公私合营的时间不同,其中裕华、大华、利华是最早实现公私合营的公司,1951年申请,11月实现合营,大兴公司1954年实现合营。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裕华纱厂后来成为武汉乃至全国轻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56 12,和妻子王看望了武昌裕华棉纺厂的干部职工。9月6日下午,1957,总裁亲临裕华,受到当时该厂女党委书记张的接见。
2009年,武汉地铁建设征用武昌裕华棉纺厂主生产车间。按照市政府“边改制、边搬迁、边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厂房、办公楼全部拆除,已经很难看到裕华棉纺厂的痕迹。现在,裕华纱厂的老字号已经传承下来了。位于武汉蔡甸凤凰山开发区的武汉裕达华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家百年老厂的“后代”。其产品包括纱线、坯布、家用纺织品等。老厂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表格(1)裕达华集团裕华纺织有限公司主要企业名称大兴纺织有限公司大华纺织有限公司利华煤矿有限公司地址五常石家庄Xi安大冶开业时间19221931936纱线计数机43416
504织机,30144纱线织机。
500台织机,12000台纱线织机。
320台织机的年产量为41977根棉纱。
22万支棉和32744支棉。
29万支棉和6685支棉。
棉布65438+20万块煤
187720吨工人209323347601838裕达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第237页。表(二)裕达华纱机在国内华人纺织厂中所占比例项目1922 1930 1936纱机(锭)全国华人纺织厂150663423450742746392大陆华人纺织厂66249265486 4486580855560裕达华占% 2.35% 2.86556它的建立是石家庄近代民族工业大规模兴起的主要标志。
大兴棉纺厂(石家庄第七棉纺厂有限公司前身)1921组建,1922+00建成投产。是华北地区较早、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也是推动石家庄发展的重要企业,在石家庄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兴棉纺厂是裕达华资本集团的企业之一。它位于中国棉花主产区河北省的南部。可以就近用井陉煤发电,又靠近莱文、定县等手工编织发达地区,市场条件好。《大兴纱厂史稿》阐述了这些“地缘优势”,分析了原棉采购、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销售方式。并研究在内地设厂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军阀混战、苛捐杂税、交通中断等封建势力的破坏。原来,原来的楚星公司是靠出租湖北官员的版面起家的。1922年,因为湖北“拿走了版面”,雨花、大兴重新创办。“九一八事变”后,大兴陷入危机,于是在Xi安(后来的大化)设立分公司,“缓解石厂的困难”。抗战前夕,大兴曾打算卖厂,但抗战后不久,就被日本人抢走了。大兴的历史和整个民族工业一样,是一部苦涩的历史。但在这个过程中,裕达华资本集团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发展,确实发展起来了,发展了利华和广元煤矿,发展了交通运输、棉花种植、贸易甚至银行业,并有盈余利润。在这方面,集团领导的决策和创业精神不容忽视,其在内地设厂的工业化路线更值得我们学习。俞大华走的道路在当时是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其特点是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又立足本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经济中的能动因素,形成工农结合、以农村为基础的格局。与以通商口岸为基础,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工业化路线形成鲜明对比。Xi大华纺织厂是陕西最早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创建于1935,其前身是石家庄大兴纺织厂。“九一八事变”后,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的一部分迁至Xi安,称为大兴纺织厂二厂。这是当时陕西最大的棉纺厂。1936年8月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受大华纺织厂的影响,陕西一度成为中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1954 1公私合营,后更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
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开始亏损,最终于2008年因经营不善申请政策性破产。作为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其旧址曾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大华棉纺厂现在被“改造”成Xi第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广元大华棉纺厂(现广元纺织厂前身)素有“棉花半城”之称。“大华棉纺厂占地很广,汉寿镇占了一半。员工宿舍在华北,华云华西,华南。”这是一首过去流传的民歌。
广元纺织厂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末,年总产值4256.58万元,约占广元建厂之初工业产值的十分之一,最高达到654.38+0.52亿元,实现利税最高达到654.38+0.654.38+0.47万元。拥有员工家属10000余人,纱锭64600锭,织机882台,年产棉纱9800吨,棉布2500万米。被列为全国253家大中型纺织企业、广元市十大骨干企业、全市纳税大户。
一个大华棉纺厂,半个广元工业史。大华棉纺厂是广元乃至四川最早、最大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它给广元带来了近代工业的火种,标志着广元工业时代的开始,为广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因为它,广元的工业发展发端了。其60年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意义。湖北山多,矿产多。但由于财力所限,不可能全部开采,产量不丰,交通不便,以至于武汉有缺煤的危险。到1933,有11个私营煤矿,年平均产煤量超过48万吨。此外,还有五六十家私人小煤矿。“但是没有设备,而且是断断续续的,资金和产量很难确定。”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梨花煤矿生产规模的显著增长。该矿最初由柯润石于1924创办,矿长是留美学生王继亮。虽然煤质还是不错的,但是煤炭需要绕道黄荆山运到河里,因为运输不便,成本很高。而且土法开采,运煤都是人力,发展受限,时有亏损。1931年水灾后,该矿因为资金困难,重新发行,改为股份公司。裕达华公司主要股东出资50万元,后增至654.38+2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更新设备。王继亮和罗克诚被推选负责该矿的所有项目。1932年5月召开股东会,通过《大冶利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选举苏、徐荣廷、黄世让、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和总公司设在武汉,办公室设在大冶县石灰窑镇。公司改组后,东井扩建,西井相继建成,提升、排水、通风均采用机械。1934年7月,为解决翻山越岭向长江码头运煤困难,购置安装了4500米双线架空索道,能力为每小时50吨,每桶重630kg,为国内首创。“开车运煤,成绩很好。一路上围观的人都是空的,看到他们毫无阻碍地翻山越岭,很神奇。”此后,该矿煤炭产量逐渐增加,成本降低,获利颇丰,在原煤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1937期间,位于阳新县魏源口的福东煤矿及附近的德合、玉娥、四维、兴化、玉立、汇通等6个小煤矿在市场竞争中未能维持,相继宣告破产。利华煤矿公司先后以654.38+06.87万元的价格购买采矿权和设备。其中,府东煤矿更名为“梨花二矿”,其他6个小矿合并更名为“梨花一矿”。到目前为止,利华煤矿的固定资产、材料、设备等流动资产已达420万元,煤炭年产量超过20万吨,主要销往长江下游和沿海城市。成都分公司
永利银行是裕达华纺织资本集团的附属金融机构,前身是汉口裕达华纱厂的钱庄。于1940变更为银行,总行在重庆。1943我们在成都南新街开了分店,解放后倒闭。
汉口分行(现中国民生银行办公楼)
现住址: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20号
建筑历史:永利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46,属于现代主义建筑。是解放前武汉修建的最后一座大型现代主义建筑,1949竣工。由六合公司施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40年,“裕达华”在原钱庄基础上成立永利银行。1943,银行在重庆正式开业,设总行和总管理处。抗战胜利后,裕达华公司总部迁回汉口,即建永利大厦,作为永利银行总行、汉口分行和裕达华各部门的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