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骗税的主要手段

有些企业主观上是想利用出口政策的漏洞来骗税,而有些企业则可能被不良企业利用,造成偷税漏税,触犯法律。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出口骗税的常用手段,以避免给我国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出口退税制度是国家鼓励出口,让国内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加产品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报出口等欺诈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给国家造成损失。

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在出口退税中,出口企业实际获得了出口退税,同时承担了出口退税的涉税风险。关于出口退税的更多信息,请阅读专业书籍。

外贸企业涉税风险主要是以自营为名的出口业务,即中间商带来的客户、货源、汇票、自行报关和漏项产品、供货企业、外商的出口业务。这种“代理”业务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骗税。

(一)容易骗税的商品

出口骗税主要表现在出口劳动手套、家具、机械、电器、服装等退税率高的商品。

(2)改头换面

出口企业从批发市场购买商品,包装后海运出海,到达目的地前通过传真更改商品名称和价格,既骗取了我国出口退税,又避免了在进口国缴纳高额关税。

(三)虚报商品价格

外贸企业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通过国外订单和国内订单夸大出口价格,向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同时,指导生产企业多开增值税专用票。这种情况下有真货出口,手段相对隐蔽。

(四)使用他人的商品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得不到退税,不法分子会套用外贸企业的空白报关出口合同和发票申报出口。同时,开票企业与外贸公司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利用虚假结汇、虚构外贸合同等一整套退税程序骗取出口退税。

(5)购货发票

制造假发票的厂家为了维持正常税率,必须多开进项发票抵扣。废旧物资发票和购买发票因为税收优惠政策是他们的首选。有的厂家会通过成立废品回收公司来虚开发票;有的从废品公司交了手续费后虚开发票。

(六)骗税“外汇”

为了掩盖商品的虚假流通,不法分子会先从中国各地收取外汇,然后汇往港澳地区的银行,再以外商的名义从银行开出外汇本票,支付给内地从事外汇业务的公司,实现外汇在境内外的流通,从而成为“创汇”。实际上外汇并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