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了恩智浦的新贵?
2015年,恩智浦斥资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如果包括债务,两家公司的总市值约为400亿美元。没想到的是,2015年底,刚刚完成交割的恩智浦急于将自己卖给高通。虽然双方市值接近英特尔,将是全球最大仿真厂商TI的两倍,但说多了都是泪!据悉,恩智浦最初的要价是每股120美元,但在傲娇几分钟后,最终同意了高通给出的每股110美元的收购价。以此计算,交易金额将高达470亿美元,超过2065.438+05年博通与安华高6543.8+00亿美元的合并。高通的收购价仅略高于恩智浦的市值,远低于20-40%的行业平均溢价水平。行家的手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他是高手中的高手。
在高通收购恩智浦之前,恩智浦上周在官网就有这些代理商的名单:安富利、艾瑞、易盟、贸泽、德杰电子、柯彤集团、富昌电子、魏健国际、叶文科技、增尼强股份、亿达电子、中电设备、润芯科技、罗彻斯特、亿登科技、品佳集团、理查森等私人有限公司、飞环电子有限公司、东京?20多家公司,包括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丰田通商公司、VitecElectronicsCo。、有限公司等。
其中e盟、贸泽、德杰电子、罗切斯特为目录分销商。剩下的主角是恩智浦和飞思卡尔的代理。这么多代理商,合并后似乎难免被洗牌。结果很多CEO或者PM都开始睡着了!
恩智浦和飞思卡尔,他们背后的主人是财团。一个是KKR,另一个是黑石集团。他们是逐利的蛀虫,是赚快钱的火枪手。恩智浦在同年收购了飞思卡尔。看中的是两家公司合并后,很可能垄断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对投资者和股价都有很大帮助。没想到飞思卡尔差点搞垮恩智浦。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一个秘密是,飞思卡尔的长期负债已经高达55.35亿美元,但其总资产只有32.75亿美元。可以说飞思卡尔已经资不抵债了。尽管恩智浦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达到45.9亿美元,但其收购飞思卡尔的成本仍在继续,而且非常高。
据小道消息,这次高通下了很大决心要收拾恩智浦留下的烂摊子,代理商首当其冲,一些公司将被剑指谋杀。尽管恩智浦现有的高层竭尽全力“抵抗”,但他们无法忍受新主人龙威,结果可能会有大批代理商被淘汰。根据了解和推测,恩智浦淘汰的标准如下:1,销量排名是基础;2.客户代表性是一个重要的权重;3.地区分布是综合考虑的。所以这几个标准合起来,将近一半的代理人被卡在门外。巨头并购真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博通和安华高的合并中,代理商名单让业界大吃一惊。这一次,高通显然吸取了很多教训,做了很多平衡利益的工作。除了digikey、mouser、e-League、Rochester等目录的分布,根据江湖传言和各种猜测,如果不出重大意外,恩智浦最新的代理商名单应该是:安富利-美国、艾瑞-美国、石屏-中国台湾省、富昌-加拿大、叶文-中国台湾省、Eden-中国台湾省、中电港-中国。
而我们熟悉的柯彤集团,润鑫科技,让你更强,更易接近,更全能,这次可能面临被洗牌的命运!看来原厂的各种实力还会延续下去。也有传言说,品佳还没有度过危险期,还在试用期。预计年底会有明确的结果。我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品佳是大会的子公司,世平和品佳,就留一个?
此外,原有的IDH,如威能科技、天脊电子、丁鑫无限等。,将继续保留他们的身份;当然,最后还是要看业绩。被淘汰的特工也有过渡期,情况真的有点乱!
恩智浦在汽车电子、物联网和移动终端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可以与高通形成互补。因为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物联网都是业界关注的大方向,高通的技术当时主要集中在手机领域。如果不想错过未来发展的机会,自然要收购恩智浦。合并后,高通将在汽车半导体、微控制器和安全连接解决方案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高通是一家纯设计公司,而恩智浦是一家IDM公司,拥有7家半导体晶圆厂和7个半导体封装测试市场。这种融合也很有挑战性。此外,恩智浦在全球拥有多达45,000名员工,远远超过高通本土的33,000名员工。后续人员和利益的安排和调整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