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首富,家族资产超万亿碾压李嘉诚。他们是谁?

“学以致用,积少成多,进步不大”?苏轼《为胡璋作歌杂记》

在中国,有句话叫“三代不富”。这是基于孟子的一句话:“德传十余代,继以耕读,诗书,富贵,不过三代。”进化了。虽然财富可以留给后代,但是赚钱的方法和守财的能力只能靠后天培养。很多有钱人家对后代的培养都很冷漠,家里多几个纨绔子弟。一般的富裕家庭,三代之后,都有可能陷入贫困。

但是在我国漫长的岁月里,很多家族都打破了这个规矩,他们的后代也能看到富商传宗接代。比如今天说的这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家族里有好几代人都做过中国首富。这个家族就是以中信集团创始人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的兴盛可以追溯到清末。晚清时期,中国的贸易环境已经被外国列强打开,商品贸易日益发达。世代经商的荣氏家族,在这一时期逐渐在面粉纺织行业做大做强,最终成为清末面粉纺织行业的领军人物。

由于国内动荡,清朝的统治越来越摇摇欲坠,荣氏家族也明白江山即将迎来巨变。为了防止荣氏家族衰落,荣氏家族的一部分子弟出国经商,另一部分人马留在国内,把祖辈留下的基业保留下来,并努力发扬光大。荣德生是这个荣氏家族的首领。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荣德生凭借祖上积累的商业基础和出色的商业嗅觉,不仅成功地将荣氏家族的产业发扬光大,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民国首富,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荣德生退休了,把祖业传给了在荣毅仁的儿子。当时我们国家刚刚成立,整个市场环境一片狼藉。荣毅仁敏锐地意识到当时中国缺乏高科技的支撑,于是主张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使荣氏家族的企业迅速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此外,荣毅仁还主动向政府提议对自己的产业进行改造,从原来的私营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此后,荣毅仁被国家认定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继续传承首富之名。

改革开放春风后,荣毅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凭借荣毅仁卓越的商业头脑和党的正确指挥路线,中信集团越做越大,在国内外影响力巨大,成为中国标志性企业之一。

1987年,荣毅仁之子荣智健从父母手中接管中信集团。刚刚上任的荣智健显示了其非凡的投资眼光,通过公开讨论,已经购买了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此后,中信集团开始了在张之路的疯狂扩张。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荣智健的领导下,中信先后收购了香港电讯、太平洋发展、常恒等集团。这些投资几乎每次都给中信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荣智健的商业头脑赢得了董事会成员的一致认可。

荣德生成为民国时期的中国首富,是荣氏家族第一个成为首富的人。荣毅仁先后在1999和2000年成为首富,是荣氏家族第二个享有此殊荣的人。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的第三大富豪,2002年荣登首富宝座。

荣氏家族的祖父孙三在不同时期登上首富宝座,成为“富不过三代”的典型案例。同时,荣氏家族也被认为是中国首富最隐形的家,家族所有资产可以碾压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