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简介

在1980年代,中国的大多数银行学校都更名为金融学院,其中一些还被提升为本科学院。其中最知名、最先升本科的是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南京金融学院),2002年并入沈南,升本科招生。院长是王祖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上海金融学院于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广州金融学院于2004年6月26日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创建于1950,前身为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行银行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1992,更名为广州金融学院;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以广东省为主管理。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都是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华东银行学校,后更名为苏州银行学校,后又分为江苏银行学校和上海银行学校。

江苏银行学校继扬州后于1970年迁至南京江浦县珠江镇。1985江苏银行学校升格为南京金融学院。1993南京金融学院更名为南京金融学院。2002年,南京金融学院撤销,并入南京审计大学。直到现在,老江浦人仍然把沈南称为银行学校。金融学院也成为沈南唯一一个历史超过学校的院系。

上海银行学校于1987升格为上海金融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于4月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1992。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

学校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创建于1950,前身为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行银行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以广东省为主管理。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

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820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分为广州校区和肇庆校区。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毗邻华南植物园。肇庆校区位于肇庆星湖畔。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895人,其中专任职称教师1.00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26人,博士学位教师近200人,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21.000余人。学校有1个省级研究所,11个大学级研究所,3个大学级研究中心。

1省级科研院所:华南金融学院。[6]

11大学级研究所:保险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院、法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应用心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6]

有3个校级研究中心: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6]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主持或完成国家、省科研项目29项,部门项目20余项,* * *主持并完成国家、省纵向科研项目32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4]

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7]馆藏资源

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约654.38+0.3万册(其中肇庆分馆图书27万册),网络套餐使用电子书654.38+0.3万余种,每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近2000种,各类数字资源库近20个。收藏范围以学院开设的各专业学科文献为主,其中会计、企业经济、贸易经济、金融、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书籍收藏较为齐全。[8]

学术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将更名为《经济与金融研究》)是中国最早的财经类期刊之一,位列全国三大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列为重要来源期刊。[9]2006年,“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2010 6月10,“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转型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7]

南京审计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高等院校,是一所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金融院校,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的摇篮之一。1991为国家审计署直属;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国家审计署合作组建,以江苏省为主管理;2011,改为三部一省(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江苏省)。该校与国家审计署同时诞生,与我国审计事业同步发展。积极树立“大审计”教育理念,建设最高审计机关。2007年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定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合作伙伴”(IAEP)合作级院校,成为IIA在全球认可的39所大学之一,中国首批审计硕士授权院校。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建设始于1952,为中国金融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金融学院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士30人,形成了以江苏省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蓝色工程”青年学科带头人为学术带头人、博士为学术骨干,以一批全国先进金融教育工作者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教研队伍。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团队是江苏省“蓝色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金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是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金融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金融、保险、信用管理、投资四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相关本科专业。其中,金融专业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保险专业是南京审计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货币银行学》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江苏省精品课程,《现代保险概论》和《现代货币金融学》是江苏省精品教材。

金融学院现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信贷管理系、投资系、金融实践教学部、职业设计工作室、省级金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货币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还拥有华东地区高校中唯一具有专业特色的博物馆——货币博物馆,以及覆盖全省金融系统的多层次、网络化实践教学基地。金融学院依托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背景,致力于金融体制、金融制度、金融管理、金融审计等学科的研究。与国内其他金融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教学和科研特色,为长三角和江苏地方金融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咨询服务。

学院目前在校生2000余人,毕业生数万人,分布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事业单位,拥有广泛的校友资源。在学校“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金融学科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目前已与英国纳皮尔大学建立了“3+1”、“4+1”交流合作模式,与英国CII、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美国布莱索大学、台湾省铭传大学合作,积极探索“保险本科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考试”新模式。“十二五”期间,金融学科将通过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成为特色鲜明、江苏一流、全国知名的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