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一下关于镇江外资的文章?。权威的东西。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率先两步走”的征程中,他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励精图治,率先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
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235元,比上年增长14.7%。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35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60.56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9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5.1:57.2:37.7调整为4.4:58.9:36.7。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5%提高到11.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增长迅速。私营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6%。
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电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受到明显制约。引进的大型项目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更加困难。
一、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多种经营发展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外向型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呈现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趋势。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66.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6.4%。粮食种植面积152.8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粮食总产量99.04万吨,比上年增长14.9%。棉花种植面积2.06千公顷,与去年持平;棉花总产量65438±0.8万吨,比上年增长65438±0.3%。油料种植面积45.3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0%;石油总产量91.4万吨,比上年增长22.7%。
多元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趋于优化,特色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7.36万吨,比上年增长3.5%。家禽出栏888.4万头,比上年增长20.2%。鸡蛋总产量654.38+0.82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总产量765438+万吨,比上年增长2.0%。茶叶、水果、鲜花、蔬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机总动力125.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大中型拖拉机4546辆,小型拖拉机1.533辆,农业排灌动力机械48240台。农用化肥施用量(纯量)为8.57万吨,比上年下降65,438±0.5%。农村用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37千公顷,防渗渠1522.5公里,年内造林面积2670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工业增加值39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6.9%。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工业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021亿元,增长27.1%;轻工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13.4%。重工业生产发展明显加快,增幅比轻工业高1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28.2%;集体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8.7%;股份制工业增加值83.9亿元,增长29.4%;外商及港澳台产业增加值89.6亿元,增长21.1%。农村工业加快发展,增加值6543.8+055.2亿元,增长27.1%。大中型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完成增加值1,545438+0亿元,增长22.4%。全年工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3%。
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增强。全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非国有工业企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实现工业增加值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4.4%,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82.2亿元,增长22.7%。纳入评估的44个主要产品中,有25个增加,19个减少。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名义名称
单位
实际成绩
比上一年增长%
机制纸和纸板
一万吨
141.48
6.7
电能生产
十亿千瓦时
180.22
6.5
电视机
万步
33.57
-51.3
激光唱机
万步
437.56
-16.2
钢材
一万吨
43.42
103.6
焦炭
一万吨
50.9
2.7
纱布
大量
30511
-12.3
布
无限的
10684
-16.0
连衣裙
一万块
6964
-11.1
冰醋酸
一万吨
26.35
95.8
硫酸
一万吨
47.42
70.9
色素
一万吨
3.99
81.0
水泥
一万吨
809.82
2.4
香醋
一万吨
9.31
-6.3
饮料酒
千升
6817
-17.9
木质板材
一万立方米
49.39
262.7
农用化肥
大量
17047
-13.5
房间空调器
万泰
15.61
18.9
轴承
万涛
28076
15.2
变压器
KVA
624.35
87.7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整体利润水平显著提升,利税总额76.6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利润总额36.65438亿元,增长28.2%。但是,一些企业的亏损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亏损17.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到41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建筑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建筑业有371家资质企业,其中一级资质企业40家,二级资质企业40家。全市建设项目4150个,比上年增长3.3%。累计新签合同20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6543.8+055亿元,同比增长3.5%。累计施工面积75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完成产值96.6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从高开到调整再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投资结构在调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工业投资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4%。从投资性质看,国有经济投资11.74亿元,增长10.4%;集体经济投资30.9亿元,增长21.1%;民营经济投资161.4亿元,增长53.3%。投资领域结构及时调整,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54.38+00.54亿元,增长33.0%;更新改造投资56.5亿元,增长59.4%;房地产开发投资39.2亿元,增长21.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1875亿元,增长51.5%;第三产业投资654.38+02.48亿元,增长654.38+08.2%。
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全市房地产企业182家。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5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5%,其中:住宅面积1.24万平方米,增长39.0%;商品房销售面积654.38+0.239万平方米,增长654.38+03.6%,其中:住宅面积654.38+0.067万平方米,增长8.9%;商品房销售额25.2亿元,增长31.5%,其中住宅销售额1.922亿元,增长25.8%。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交通建设投资326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运输生产运行正常。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66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其中,铁路客运量484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公路客运量61.68万,增长81%;货运量51.87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铁路货运量557万吨,增长1.8%;公路货运量4283万吨,增长11.1%。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302万吨,比上年增长43.7%,其中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4806万吨,增长57.8%。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全市有邮局133个,邮政报刊亭(点)382个,总长3422公里。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54.38+53.02万户,电话用户654.38+22.2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296.5438+万户。电话用户中,城市电话用户8661万,农村电话用户35.68万。全市公用电话31.800部,每千人电话1.654、38+0.9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7.5万户,互联网用户136,5438+03万户。
动词 (verb的缩写)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增长15.0%;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1.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54.38+05.75亿元,增长654.38+065.438+0.0%;餐饮业零售额31.4亿元,增长35.0%。
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各类市场235个。在各类市场中,消费品市场203个,生产资料市场28个,其他市场4个。
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1,比上年上涨4.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4.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0%。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9.6%,其中:粮食上涨35.3%;肉禽及其制品增长15.2%;鸡蛋上涨20.5%;水产品增长21.5%,鲜菜下降9.5%。烟酒及用品上涨0.3%;服装类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增长1.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增长4.1%;居住类上涨2.2%。
不及物动词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进口总额201亿美元,增长45.5%;出口总值1.51亿美元,增长1.7%。招商引资继续推进,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1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477个,其中项目135个,总投资超过1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5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9%。实际利用外资65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8%。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继续扩大。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543.8+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38+02.9%;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654.3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38+0.7%;新增海外员工3882人。
开发区建设投资继续增加。全市5个省级开发区,新签合同利用外资691亿美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增长45.6%。基建投资6543.8+0.87亿元,与去年持平。完成业务总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42.1%。出口总额5.64亿美元,增长9.1%。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接待境外游客2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2%,其中外国人17.13万人次,增长1.21.3%;港澳台同胞7.5万人,增长10.5%。接待国内游客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5%。旅游创汇6543.8美元+0.25亿美元,增长69.3%;国内旅游总收入89.7亿元,增长66.0%。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29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7个,其中4A级景区4个。53家旅行社。
七。金融、财务和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9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6.67亿元,增长65.438+04.1%;地方财政收入55.45亿元,增长41.3%。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62.49亿元,增长23.5%,其中,增值税38.265438亿元,增长9.3%;企业所得税7.42亿元,增长53.6%;营业税816万元,增长2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9亿元,增长37.5%。财政总支出665438+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9%。
财务状况平稳健康发展,资金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6.5亿元,比年初增加95.7亿元,其中:公司存款220.7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达到388.5亿元,比年初增加5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7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98.9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74亿元;中长期贷款1166亿元,比年初增加33.0亿元。个人住房、汽车、教育消费贷款39.5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
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3家。全年保费收入65,438+0,865,4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财产险收入3.88亿元,增长23.3%;人身险收入6543.8+0.426亿元,增长2.5%。保险业务总薪酬4.62亿元,比上年下降65,438+0.5%,其中:财产险65,438+0.99亿元,下降3.9%;人身险2.63亿元,增长0.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化进程加快,科研成果显著,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1215000人。市级以上科研开发机构24个,科技投入6543.8+0.4亿元。全市* * *组织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00项,完成6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160省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3项。全市共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星火计划17项,其中国家级4项。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6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6项。
培育高技术产品群体,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年末,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51个。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利税总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企业创新机制逐步完善。该市有2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1。技术市场活跃,全市技术合同额3亿元。专利产业发展迅速,全市专利申请1168件,授权专利580件。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5所高校,在校生5.0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17300人;普通中学126所,在校生168300人;职业中学19所,在校生15300人;普通小学242所,在校生17110000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0.6万人;有202所幼儿园,49,400名儿童。全市各类学校教职工3.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54万人。中小学教职工2.2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万人。
全市随迁子女入学率95.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小学毕业生入学率97.44%,初中毕业生入学率95.30%,高校录取率86.01%,其中,本科录取率46.08%。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9.07万人次,5.85万人参加社会自学考试。
教育现代化进展顺利,布局调整逐步优化。全市90%的乡镇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乡镇,教育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各类学校。建成5所国家级示范高中、14所三星级普通高中、2所二星级普通高中和11所重点职业学校,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校(园)。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年度投资219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14600平方米。
九。文化、健康和体育
文化市场健康繁荣,群众文艺蓬勃发展。我市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和第三届农民艺术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祖先之歌》群众歌咏大会,以及"幸福家园"广场文化活动。一批具有较强艺术特色的音乐、舞蹈、戏曲、小品节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音乐剧《快乐推销员》入选“江苏省美术工程”,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奖”和“导演奖”。中国画《百合花》和《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和铜奖。征文《此行没有白来》获华东征文大赛银奖,歌曲《外婆家》获文化部“缪欣杯”少儿音乐大赛金奖。整顿和清理文化娱乐市场,收缴非法图书报刊319000份,非法电子出版物27300种。
广播电视发展繁荣。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市县联网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质量明显提升,亮点栏目、品牌栏目不断推出。有3个自营电视频道和36个有线电视模拟频道。这是中国地市级台中第一份成功的英文日报。与省广播电视总台合拍电视剧《梅兰芳》十集,与中央电视台合办“大手牵小手,童心连童心”音乐会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拍大型历史纪录片《引路人——诗人毛泽东》,获省政府特别奖。全市出版发行镇江日报1328万份,靖江晚报1262万份,镇江广播电视报848万份。
年末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65438+38.3万册(件)。有9个博物馆,共收藏49000件。有37个剧院和剧场。网吧308家,书店510家。
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80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72个。执业(助理)医师5405人,注册护士3980人,医疗床位8161张。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应急机制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完成了6个省级灭螺项目。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措施不断加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卫生服务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医疗参与率提高,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工程力度加大,新建群众健身场地30万平方米。全民健身项目20个,健身点177个。举办全民健身周和“十万人同行”。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市运动会和BBK全国女排大奖赛镇江站比赛。组织并参加全国青少年击剑比赛,获得10枚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参加11省赛,获得金牌22枚,银牌26枚,铜牌21枚。曾多次组团参加美国克利夫兰世界城市青年运动会、日本天津“镇江杯”乒乓球赛。全年发行体育彩票6265万元。
X.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2004年,城市建设投资86亿元。谷阳西环路、经十路、虞山北路、东吴路、嵩山路、蒋斌大道、香山大道、黄山东路等城市主干道的新建和改造。改造街巷面积1.28万平方米,危房改造1.1.20万平方米。已建成天然气门站和供气主干管网,2万户家庭使用天然气。污水处理厂全面投产,处理污水3293万立方米。
公共事业继续发展,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公共交通车辆534辆,其中新增71辆,总客运量7850万人次。新开公交线路3条,优化延伸线路4条。拥有租赁车辆1256辆。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57.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6.8%,燃气总供应量467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总供应量5.87万吨,气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绿化亮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54.38+2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建设大蒜山公园、党校花园、滨河旅游风光带、京口路、宋村路、光明河、大港河风光带等一批标志性绿地项目。城市路灯改造力度加大。年末城区路灯3.03万盏,城区路灯亮灯率达到98.4%。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该市积极开展“创模”活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被国家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启动,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稳步上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124.4平方公里,覆盖率保持100%。噪声标准区面积94.3平方公里,覆盖率75.8%。城市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全年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为87,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58天,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000%,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二级标准。市区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其中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XI。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2004年,全市户籍总人口26725438+0,000人,其中:男性人口1,350,600人;女性人口为132438+05000。其中,市区总人口为1.01.360。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6‰,比上年上升0.9‰;人口死亡率为8.4‰,比上年上升2.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0.8‰的负增长。
重视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41.24万人,比上年增加1.41.02万人,其中在岗人员27.9万人,比上年减少1.1.2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68万人,个体从业人员130万人。全年城镇就业2.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接受就业培训2.6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3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9.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8.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8.88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加强。全市低保对象2.25万人,其中城镇10,293人,农村12,246,5438+0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2342.8万元。社会捐赠2434.3万元。“星光老年之家”项目完成56个。完成投资1439万元,建成老年设施131000平方米,惠及老年人113200人。社区建设进展顺利,86%的社区居委会和92%的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736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比上年增长1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74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5372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消费支出3683元,增长9.9%。人均储蓄存款14538元,比上年增加1879元。城镇住宅人均使用面积17.27平方米,农村住宅人均使用面积42.85438+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