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战略窗口期”,中外资本合作步伐有待加强。
近日,在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主办的2020ZVCA中外资本合作峰会上,九银控股董事长李安民先生深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私募股权行业面临发展战略窗口期。
对于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趋势,李安民给出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私人股本行业正面临非常重要的机遇。他特别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很有吸引力;近两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不少机构也将中国股票纳入海外资产范畴。海外资本纷纷引入中国,拥抱中国市场,希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大的财富。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会长王少杰也认为,特别是2020年,中国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将逐步恢复各行业,甚至孕育新的机遇和希望,这将使国际资本和企业看到中国经济将长期持续繁荣的蓝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作用将继续得到证明和肯定。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加速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为各私募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加。
李安民还提供了一组数据:2020年上半年,2200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境外公募基金通过香港、伦敦等市场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它们的投资额接近国内公募基金的水平,在某些特定领域甚至超过了公募基金,达到了数万亿的规模。
可见,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外机构的重视。他们充分看到了如此强劲的市场的吸引力,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的财富也在增加。不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拥有大量高净值客户,二三线城市也拥有大量高净值客户。他们不仅需要配置国内资产,还需要分散投资组合,在海外配置资产,这为私募股权管理行业走出去投资海外市场提供了又一个窗口。
从中国老龄化来看,预计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养老金支出有了更大的需求,这也将促使中国拥有世界上庞大的养老基金,成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重要力量。
从多个角度,李安民判断当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是私募股权管理行业走出去或引进来的好机会。目前,基金公开发行的步伐加快。2020年,监管部门还取消了对外资公开募集基金持股比例的限制。虽然私募也是政策允许放开的,但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步伐还是比较缓慢,整个私募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私募行业还是要苦练。
李安民也指出,虽然目前国内私募行业有数百亿的头部基金,但整体来看,私募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人才队伍、资本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国际资产管理巨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与国际资本进一步合作。
到2020年上半年,私募行业仅引进外资机构30家左右,发行产品不足200只。另一方面,私募行业设立海外机构、发行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缓慢。
目前国内两万多家私募机构比较分散,每个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的眼光参差不齐,这也给每个管理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还需要加强与海外机构的合作。李安民将其总结为“用两只眼睛看世界,用两只手抓市场和产品”。
通过引入海外合作伙伴,一是国内私募机构可以学习国外私募机构产品创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更多的改进;其次,他们可以学习很多海外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技术;最后,他们可以学习一些海外机构资产配置的最新理念,从而为投资者获得更好更稳定的回报。
同时,国内私募行业也需要苦练内功。既包括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吸引具有海外经验的投资和研究人员,也包括加强对海外法律法规和国内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合规建设。李安民特别强调,海外机构非常重视合规,如何加强合规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乃至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管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最后,李安民还总结道,中外资本市场的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个美好的春天即将到来。对于私募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战略机遇期。希望国内众多机构能够加强沟通了解,深化研究合作,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