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万亿商誉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小企业比例大,增速快。

种种迹象表明,上市公司商誉问题已经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即将到来的2018年报季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题材之一。沪深两大交易所的问询函是监管风向标。去年以来,商誉成为交易所发布的年报事中事后监管问询函中的重点内容。此前,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以下简称8号文),提示了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这可能预示着在商誉问题上更严格的监管即将到来。

a股商誉1.45万亿中小企业占比大,增速快。

浙商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a股商誉为1.45万亿,较同期2017增加15.18%。这背后是2015并购规模大幅增长,带动商誉快速增长;2015年,M&A金额和数量分别增长23.9%和69%。

此前证监会指出,公司确定商誉减值测试时机通常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至少在每年年末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二是未充分关注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实际经营状况和未来经营规划,未合理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在商誉存在具体减值迹象时,无合理理由未及时进行减值测试;第三,单纯因为并购各方有业绩补偿承诺且仍处于业绩补偿期,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在1.45万亿元的商誉中,创业板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较大,且增长较快。目前主板商誉7949亿元,中小板商誉3774亿元,创业板商誉276654.38+0亿元,整体比例稳定在7: 3: 2。

从行业来看,传媒、医药、计算机的商誉比较大。从商誉的绝对规模来看,传媒、医药、计算机位列前三。从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来看,传媒、休闲服务、计算机位列前三。

事实上,商誉减值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诚心在产业链上进行并购,遇到行业低迷或者国内外政策变化,减值亏损,导致股价暴跌,这并不可怕。只要公司有竞争优势,并购有协同效应,那么较低的估值可能意味着更好的投资机会。相反,如果上市公司为了追逐热点,制造高市值,从而减持股份,多套现,只会想尽办法在会计制度的边缘徘徊,想尽办法少披露信息,掩盖风险,欺骗投资者。

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以紫光学大为例。这家曾经通过私有化回归a股的标杆企业,如今已经沦为空壳股。由于2015年收购学大教育产生的巨额商誉,截至201527年三季度末,占净资产的1171%。

截至2018三季度末,账户中有商誉的上市公司超过2000家,余额合计1.45万亿元。从商誉的绝对规模来看,中国石油(601857)、美的集团(000333)、潍柴动力(000338)等13家公司的商誉余额均超过100亿元,位居市场前列。

但商誉的相对规模可能更能反映商誉减值时对公司造成的潜在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18三季度末,商誉余额占股东权益(即净资产)比例超过一半的公司有134家,其中紫光学大(000526)、凯瑞德(002072)等18家公司超过同期股东权益。

M&A之后,一些公司的表现远不如预期。

在商誉较高的上市公司名单中,仍有部分公司并购后的业绩预期相差甚远。田字科技(300280),原名南通锻压,20165438 2月创业板上市。上市第二年,业绩迅速“变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35%。随后几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要么亏损,要么微利,整体业绩远没有上市前的良好预期。

或者是为了改变自己不佳的经营状况,田字科技的原控股股东试图通过并购的方式解决公司不断下滑的经营问题,自2014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但在2014至2017期间,公司对恒润重工100%股权和亿嘉史静100%股权、北京卓伟100%股权、上海广润100%股权的两次并购均以失败告终。

2065438+2007年7月,田字科技终于完成了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深圳市橄榄叶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成功进入互联网和广告领域。合并产生了2.43亿元的商誉。遗憾的是,收购橄榄叶科技并未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太大的提升。上市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仅为451.9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亏损。

2065438+2008年5月,公司历经波折,成功收购宜家史静70%的股权。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合并报表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98.17%;净利润7704.20万元,同比增长1.604.66 %。报告虽然好看,但是成本不低。上市公司对亿嘉史静70%股权支付的交易对价总额达到9.24亿元,新增商誉7.46亿元。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原标题:上市公司并购规模上升后如何防范商誉减值“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