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是否应该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国家发改委列出的2016改革清单中,明确在电力、铁路、民航、电信等重要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促进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具体到电力板块,归类为商业国企的五大发电集团以子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引入外部投资者;同时,随着售电侧放开后社会资本积极性的提升,认为* * *应该一起成立配电公司。
从电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开来看,国家电网公司2014宣布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项目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2015年,在国家发改委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和储能装置引入社会投资的建议。此外,还将重组整合公司上市资源,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相比之下,南方电网公司在增量配电领域率先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供电企业。深圳供电公司、招商物业等5家企业以国有股权共同组建深圳前海蛇口保税区供电公司。其意义在于整合电网公司电网运营管理经验、上市公司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新能源公司分布式能源应用和节能技术服务领域的专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增效,努力构建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
电网企业混改的焦点
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开放合作成为电力行业创新转型的驱动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电力行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电网企业考虑在部分业务领域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取外部资源,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电网企业来说,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保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仍占主导地位。开放竞争性业务,引入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处于次要地位,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仍应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
二是针对不同业务采取差异化的混合所有制策略。在竞争性业务和非竞争性业务分离的基础上,电网企业有必要明确哪些领域可以完全放开,哪些领域限制放开或必须保证绝对控股。针对不同领域,可以借鉴中石化、中国建材等改革试点的经验,采取股份制改造、调整股权结构、合作成立新公司、兼并或参股民营或外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员工持股等方式。
电网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典型模式
(1)在公开竞争业务领域成立合资公司。
针对竞争性业务,可以放开经营主体,电网企业可以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合资企业。通过采取国有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混合所有制形式,调整优化资本结构,引入民间资本,盘活存量。同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不同类型资本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比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作为电网企业承诺的领域之一,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然而,充电设施作为车联网、互联网、智能电网的“入口”,在优化能源资源、交通资源、促进未来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电网企业在该领域推广混合所有制,成立合资公司,可以考虑将各方资金、土地、商业模式整合到充换电设施工程和服务市场,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利润分成模式,获取优质土地和客户资源,注重上下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盈利能力。
(2)促进投资者多元化,引入外部投资者。
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调频蓄能工程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不适合独立运行。建议围绕具体项目放开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而其建设和运营仍由电网企业主导。对于增量限电业务,电网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售电公司。在稳定运营并在售电市场建立竞争优势后,他们将继续发展市场化的增值服务和金融衍生服务。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会吸收优质社会资本,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 * *配合成立混合售电公司,努力优化售电公司股权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3)推动部分业务板块上市。
通过混合所有制实现企业集团部分板块上市,也是国企混改的重要抓手。就上市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审批程序,优化资产评估、资产核实、底价确定、交易管理等程序。业务板块,如技术先进或资产价值高的竞争性业务板块,可以通过资产剥离和注入的方式上市。例子如下:2015重组华银电力公告显示,大股东大唐集团拟将其旗下两个火电厂和一个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华电集团也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并制定了以资产运营改革为重点的改革路线图,旨在实现公司整体上市,推动上市公司整合集团资产,最终让所有符合条件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平台。
电网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上市资本平台,如国网高萍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在处理公司控制权和产业市场化的同时,确保公司对核心业务和技术的控制权,统筹研究优质产业业务和资产的转让、注入、置换和定向增发,兼并重组业务相关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争取公司在不同板块上市。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资本的统一运营。
下一阶段的业务筛选分析框架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电网企业可以放开的业务领域,可以通过构建决策筛选机制来判断。下面列出了初步的分析框架。
一般来说,哪些业务适合混合所有制,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定位,从战略可行性、运营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判断,重点考虑电网业务战略类型、电网安全影响程度、技术核心程度、业务复杂程度、混改紧迫性、盈利空间、政策风险防范等因素的影响。
在判断的步骤中,首先,评估在具体业务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战略可行性。如果可行性低,即战略上不可行,就不适合发展;如果可行性高,进一步评估在操作上是否可行。其次,对战略上可行的业务,评估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可操作性。建立运营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营可行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施混合所有制。战略可行性是从电网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评估在该业务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可行性。基于业务战略类型、电网安全影响程度和技术核心程度三个维度,对战略可行性进行评估。
首先是经营策略的类型。相关业务发展战略是其判断混合所有制的基本依据,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必要性。同时,业务的选择要符合电网企业的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有利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是电网安全影响程度。安全性是电网企业相关业务混合所有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与电网安全密切相关,安全性要求高,混合所有制程度相对较低。
第三是技术核心程度。核心技术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前提,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涉及核心技术的业务不适合混合所有制。比如UHV等核心技术相关的电网运营就不适合混合所有制。
运营可行性主要从业务复杂程度、混改紧迫性、盈利空间、政策风险等维度进行评估。
业务复杂性:电网业务的技术、管理、流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外部市场的承包能力。业务的复杂程度高,对合伙人的专业要求也相应高。
二、混改的紧迫性:国家层面推动混合所有制的力度越大,混改的紧迫性就越强,也就是说要分析选择开放更多领域开展混改业务。
利润空间:未来的利润空间是吸引合伙人开展混改业务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期盈利空间大、当前份额相对较低的业务,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前景更大。
政策依据:电网企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是国家监管的重点领域,业务的混合所有制受到相关政策的约束。一方面,公司业务要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电力监管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重点业务,要统筹规划,防范混合所有制可能带来的风险。
借鉴上述分析框架,例如,推进电气设备等产业板块股权多元化,开展水、电、气、热全面集中抄收,连接能源大数据,打造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深耕电子商城,拓展智能家居领域,利用电力大数据优势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开拓个人征信领域,都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