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结果疫苗出了问题,在人身上进行了临床试验,于是就有了第一个丧尸,然后咬人之后,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子子孙孙无限。
哈哈哈哈不开玩笑,下面是认真的回答:
什么是“僵尸企业”?
按照官方的说法和行业的解读,应该是指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和银行贷款生存,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伟源北京报道。
“减产(和停产)的计划已经上报公司相关部门了,坚持不下去了。”叹了口气,一位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央企地方公司老总王明(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这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地方公司,只是众多央企中最小的单位之一。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即将停产。
作为公司管理层,王明告诉记者,目前经营困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产能过剩。
僵尸企业是如何形成的?
“归根结底还是低端产能过剩。”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的崛起,王明央企的市场垄断地位和定价权被打破。
“其实我们央企还是有话语权的,因为他们控制了市场70%左右的产能。但是自从民营企业投产后,像山东这样几个发展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占领了市场份额,我们甚至失去了话语权。”王明说,他所在的公司处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行业,是央企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
但不可避免的是,严重的产能过剩正在挑战整个行业的底线,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今年三季度以来,该行业产品价格快速下降,未来四五年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2011,铝制品每吨价格为16000元,2015600元,2013下降到14400元左右;今天售价不到13700元,据说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公司已经进入了这样的困境。归根结底,原因是产能过剩,而且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产品卖到6000多吨你不觉得也是这样吗?而且当时矿石100元一吨,成本很低。”王明告诉记者。
“就像生物链一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要,也没人用。其实也是希望进一步加工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创新不足,行业内还缺乏深加工。”王明直言,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低端产能过剩。“例如,在汽车部件中,可以使用铝的地方,不使用钢。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我们还能在哪里扩张?”
然而,即使在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大型民营铝制品生产企业,如山东威桥、山东信发等,仍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王明告诉记者,氧化铝生产的技术最早是民营企业的瓶颈。然而,随着投资涌入行业,央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和设计师流失,核心技术成为“公开的秘密”。“只要你有钱,就会有人帮你建厂,帮你组织生产。目前还是有很多民营企业去氧化铝项目,老百姓的钱太多了。”王明说。
这是《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我觉得挺实用的。
楼主可以借鉴一下。
产能过剩是整个行业的问题。简而言之,我们生产能力强,但生产的东西并不高端。世界经济危机来了以后,买这些东西的人少了,导致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形成了僵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