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大盘股和小盘股按流通市值分为大盘股和小盘股。没有准确的方法来划分它们。大盘股是指流通市值大的股票,一般流通市值在50亿以上,小盘股是指流通市值在5亿以下的股票,流通市值在50-50亿的视为中大盘股。

在投资过程中,大盘股的弹性和稳定性更强,而小盘股则更弱,稳定性更差,股价弹性更大。

大盘股是总市值超过20亿元的大公司发行的股票。总资本的计算是公司现有股份的数量乘以股份的市场价值。大型公司通常是造船、钢铁和石化公司。大盘股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是指股本大的股票。

大盘股通常是指流通股数量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相反,小盘股是上市公司有少量流通股在外发行的股票。目前,在中国,不超过6543.8亿的流通股票可以被视为小盘股。中盘股,即介于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的流通股。以前大盘股比较少,所以发行量在3000万以下的叫小盘股,发行量在1亿以上的叫大盘股。

随着很多大型国企的上市,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发行量在1亿元以下的可以算是小盘股,而像中石化、联通、宝钢这样发行量在10只以上甚至几十亿的股票称为超级大盘股,很多钢铁股、石化股、电力股也因为发行量大而被称为大盘股。随着国内资本证券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大盘股,比如商业百货中的苏宁电器,金属矿业中的大部分股票。市场的说法是,你看这个上市公司的流通盘,5亿以上肯定是大盘股,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大盘股的逐步上涨更有利于吸引集团资金加入联盟。有了适合大资金的地方,小盘股过高的股价就会受到抑制。这种投资结构也是管理层苦心经营的精髓,也是中国股市的新格局。小盘股经过多年的分红或增发,也会变成大盘股。苏宁电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理,6000万以下的盘子都是小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