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鼓吹西方的“工匠精神”
吴明华多次获得太仓市优秀高技能人才、苏州市高技能骨干人才、苏州市企业首席技师等荣誉。他把一套“洋垃圾”还原成当时最先进的设备,通过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赢得一套房,为7家技术出众的公司做设备顾问...还有许多关于吴明华的故事。吴明华说,他只有这项技能,因为他努力工作,喜欢努力学习。
让“洋垃圾”重生
1979年,吴明华高中毕业,当时在第二棉纺厂当工人。那时候高中生是很受重视的。他被工厂派到上海第十四棉纺厂学习机器维修技术。吴明华说,当时的国营工厂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非常严格,一年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扎实的基础,吴明华还爱努力学习,工作认真而执着。普通年轻技工,一旦机器修不好,马上找老师傅,只要不影响生产,吴明华一般都是自己先反复研究。很多机械师把设备修好后就不管了,但吴明华会在后面询问操作人员,设备工作情况如何,和修好前有没有不同,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从未为此烦恼,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几年后,吴明华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1987年,棉二厂花大力气从英国引进了一台机器,当时国内只有三台。吴明华被派到深圳去接收它。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英国企业淘汰的设备有三件,不仅没有图纸,而且“简直散架了,很多零件都掉进机箱里了,根本不知道安装位置。”
工厂把修理机器的任务交给了吴明华。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一个月的努力,他设法修好了机器。“虽然被别人淘汰了,但在当时国内确实是先进的。”
把电机换成电刷。
吴明华在第二棉纺厂的另一个“传奇”故事是赢得一套房。90年代末,上海的三枪集团特别出名,很多棉纺厂都想成为它的供应商。但是三枪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公司生产的面料符合要求才能拿到订单。
吴明华又开始攻关了。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工序的精度从国标中的8个螺纹调整到了3个螺纹。第二棉纺厂最后成了三枪的供应商。因为贡献大,工厂奖励给他一套110多平米的房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棉纺厂也成为了历史。但是,吴明华凭借他出色的技术,为很多企业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现在吴明华是VIAP新材料公司的设备总监,但他仍然热爱研究。比如公司原有的制袋设备频繁破袋。通过研究,吴明华在这两套设备上增加了一个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公司生产特别忙。有一次,一台美国产的切割机坏了,工厂派人来检查,说要换两台电机。这样的切割机公司只有三家。一台机器停产,意味着全厂产量减少三分之一,更换电机不仅要花三万多元,还要等电机到货,等另一个技师上门,影响订单发货。虽然这种马达以前从未修理过,但吴明华执着的研究力量又上来了。他决定先自己修理。经过对机器的仔细研究和分析,他找到了故障的原因,最终仅通过更换电机中的电刷就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