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采取什么措施完成对万科的收购?

1,三次举牌,撬动现金240亿元。

截至8月26日,宝能系已连续三次举牌。7月初至8月底,万科市值为6543.8+0600亿元(现在为6543.8+0460亿元,影响不大。买之前基本是6543.8+060亿。)飘来飘去。这意味着,每购买万科5%的股份,就要花费80亿元,宝能系一共举牌了三次,动用资金约240亿元。

目前宝能累计持股15.04%,取代央企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打破了万科过去15年的股权平衡。

这里需要说说所谓“宝能系”的背景。

代表宝能的有两个账户:前海人寿和钜盛华。

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是潮汕老板姚振华,他通过宝能投资(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聚盛华99%的股份,通过聚盛华持有前海人寿20%的股份。

宝能系有六大板块——综合物业开发、现代物流、商业运营、金融产业、文化旅游、民生产业,其中以地产和金融最为广为人知。前海人寿是宝能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根基,而聚盛华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运作时的“共马甲”。

2、加杠杆,实际成本约为6543.8+03亿元。

即使宝能很有钱,短短两个月就凑出240亿的巨款也不容易,更何况还在资本市场多条战线作战,还买了CSG和华侨城

加杠杆是关键。使用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工具后,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6543.8+03亿元。

也许你要问了,这个账是怎么算的?以下是整个计算过程:

7月11,前海人寿首次集中竞价买入万科5%股份。如果按照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计算,所用资金约为80亿元。(成交均价13.28 ~ 15.47元/股,成交股数552716065。)

7月25日,前海人寿第二次通过集中竞价买入万科0.93%股份。如果按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计算,所用资金约为15亿元。

钜盛华通过集中竞价买入万科0.26%的股份。此外,钜盛华还以收益交换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如果按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635元/股计算,直接购买成本约为4亿元,收益互换部分杠杆为1:4,收益互换部分成本为12亿元。

(前海人寿的申购成本为13.28 ~ 15.47元/股,钜盛华的申购成本为13.28-15.99元/股。前海人寿买入65,438+002,945,738股,占比0.93%。钜盛华买入28,040,565,438+00股,占比0.26%;收益互换持有4,265,438+0,574,550股,占比3.865,438+0%。)

8月26日,前海人寿第三次通过竞价买入万科0.73%股份,钜盛华通过杠杆买入4.31%。以8月26日收盘价13.25计算,前海人寿直接花费约106亿元,聚盛华融资融券花费6亿元,收益互换花费12亿元。

(公告未披露购买成本。前海人寿通过竞价买入万科0.73%的股份,钜盛华通过融资融券买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交换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宝能系使用的杠杆工具。

首先是收益互换,类似于之前火热的配资业务。

据一位券商人士介绍,机构在使用收益互换工具时,只能用现金来杠杆。目前业内很少用到股权和资产。这意味着宝能目前使用的很可能还是真金白银,手中的股权和房产并没有派上用场。

能加多少杠杆,主要看题材和市场情况,一般是1:3。(以万科为例,标的好,可以适当增加杠杆。上面计算成本的时候,假设是1:4。)

用的时候券商会对冲,平衡风险。双方同意时间限制。到期时券商会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机构收取浮动收益,也就是差价。后两次举牌,宝能系用的是收益互换工具。公告称,“收益互换合同中,钜盛华以现金方式将合格履约担保转让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按比例配资后买入股份。股份的收益权属于齐盛华,由齐盛华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后,钜盛华回购证券公司持有的股份或出售获得现金。”

第二种是融资融券,利息一般是8%,配资比例是1:1。

3、资金来源,宝能的“敲门砖”成本不低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清楚的看到,前海人寿持股比例为6.66%,现金支出约为654.38+00.56亿元;钜盛华持股比例为8.38%,现金支出约28.6亿元。

前海人寿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两款万能险:海利年和聚福产品。万科公布的8月21日股东名单显示,前海人寿通过上述两款保险产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资金持有1.38%,0.53%股份资金来源暂时不明。

前海人寿的“子弹”虽然大多来自保险资金,但成本并不低。最近两个月,前海人寿披露的产品利率在5% ~ 6%左右。此外,推广和管理费用也需要计算在内。

钜盛华的部分资金可能来自股票套现和股权质押。去年,该公司在宝城股份中套现约3亿元。今年7月,公司分别将其股权质押给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和江苏银行深圳分行。

综上,从上述资金来源不难发现,宝能系的资金成本并不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险资增资。所以它入主万科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生命人寿控股金地时有很大不同。

再加上高风险高息的杠杆和收益互换的时间限制,宝能能否长期持有值得观察。

但宝能此前的资本运作一直比较强硬。例如,在攫取深证叶榛控股权时,其将所购股份全部质押,以继续增持。所以我们认为,在姚振华没有拿出“大招”之前,很难说他会不会在buy buy继续买入。

4.对房地产和保险投资的新兴趣

在业内看来,宝能三次激烈举牌万科可谓孤注一掷。按照上述计算,前海人寿花费了近6543.8+000亿元。其中约75亿是保险产品的资金,约22亿是自有资金,另有8亿暂时来源不明。

本土保险公司到底有多有钱?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超过2万亿元,行业总资产已超过10万亿元。截至2014年末,保险资金余额高达9.3万亿元。

前海人寿201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560亿元,其中货币资金约43.8亿元,投资性房地产约25.5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约1152亿元,量化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总额近100亿元。

上述年报还提到,截至去年底,前海人寿作为最大负债项目的“投保人储蓄及投资款”约为31.57亿元,负债总额约为506543.8+0亿元。

即使举牌如前海人寿般凶猛,按照上述指标,前海人寿资产负债率也曾接近89.5%。

去年5月,保监会开始实施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此前《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为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领域松绑。理论上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提高到30%。

国商报记者注意到,保监会所说的保险投资不动产,主要是指保险资金对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的投资。上述办法强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不得动用各项准备金购买自用不动产或者对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控股。

也就是说,保险资金要控制一个企业,其资金来源中不应该动用各种准备金,但是并没有提到其他资金的使用。

上述通知还规定,保险公司投资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重大权益类投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

再来看看前海人寿。截至今年7月,前海人寿披露信息。今年4月通过竞价交易系统购买了中炬高新7250.5万股,占中炬高新总股本的965.438+0%,持有中国CSGa股约2.49亿股,占CSG总股本的65.438+02.01%。

此外,前海人寿今年4月参与了华侨城的定增。定增方案获批后,将持有华侨城6.89%的股份,拟参与7月份CSG 1.1.2亿股的定增,占CSG总股本的4.99%。

前海人寿方面,根据上述《通知》的规定,经计算可知,可供投资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6543.8+068亿元,重大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得超过59亿元左右。

这对前海人寿下一步品牌化万科是不小的制约。增持到30%会是一个敏感点。按照万科目前的股价,继续增持5%需要65亿左右,10%需要13亿左右,15%需要近200亿。这对于宝能系来说压力很大,该系已经拨出100亿元增持万科。

简而言之,如果宝能想控制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那么资金成本、杠杆时间、账面资本都会阻碍其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