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到“生态圈”,碧桂园用科技打造现代人居场景。
数据显示,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707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业绩再创新高,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期间总收入约4629亿元;毛利约1009亿元,净利润约541亿元,归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约350亿元。
截至2020年6月5438+2月31日,碧桂园* * *实现股权合同销售返利约51.93亿元,股权返利率高达91%,连续五年高于90%。有息负债总额降至326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7%。公司账面可用现金余额达到6543.8+0836亿元,资金保障充足。期末加权平均借款成本为5.56%,比上年末下降78个基点。
分析认为,在行业发展平稳、监管加强、整体市场空间已有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这要求房企不仅要紧跟大政方针精耕细作,更要洞察市场机遇,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的碧桂园管理层
紧跟新型城镇化步伐,精准布局政策红利。
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面临多方面的压力。进入行业调整和成熟期,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房企更加注重规模、效益和风险的平衡。如何准确判断市场方向,谨慎合理布局,成为房企必须面对的“大考”。
从全年业绩来看,房企呈现加速分化态势。3月以来,招商置地、中国金茂、融信中国、正商产业相继发布盈利预警,但主要头部房企表现稳健,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2020年,碧桂园股权合同销售金额首次突破570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仲达证券认为,碧桂园合理布局把握城镇化红利,土储布局大部分商品符合人口流动趋势,独特的经营策略支撑公司销售增长。
“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的好机会。”在今年3月碧桂园集团最新一次管理层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再次表达了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长期看好。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依然热切,碧桂园将继续成为城市化征程的引领者。做百年,关键是提升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战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同时明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壮大城市群和大都市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柯睿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仍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4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空间,约5600万人将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在此期间,预计将带动大量的住房增量需求,从而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
碧桂园银河城项目全景
紧跟新型城镇化步伐,碧桂园土地储备广度和深度兼备,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的前瞻性布局,符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业绩发布会披露,截至去年6月65438+2月31,公司已获得和潜在可销售资源合计2.25万亿元,完全可以支撑3.5年以上的销售需求。2020年,公司新购置土地565,438+065,438+0,权益地价2092亿元,其中75%位于五大都市圈。优质的土地储备有力支撑了公司未来业绩的稳步发展,为公司锁定了更大的空间。
“目前中国城镇化市场依然广阔,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深耕。”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他有信心在未来三年内录得超过65,438+00%的股权销售年度增长,并保持各项业务指标同时增长。
新业务发展速度加快,齐头并进。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将触角伸向房地产以外的各个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2018以来,碧桂园陆续布局机器人、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态。在3月25日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透露,多元化新业务板块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势头良好。
据介绍,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支林已有18台工程机器人投入商业应用。截止2021年2月,博智林机器人已在15多个项目中应用,总施工面积80万。依托国内外4000余名优秀R&D人才团队,博支林在研工程机器人46台,2021年2月专利申请近3000件,授权近1万件。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在建筑领域,用科技手段和机器人设备改造行业。未来,所有产品都将实现标准化、高质量、安全可靠。”杨国强表示,大量采用机器人和智能施工技术后,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碧桂园旗下博之林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外墙喷涂机器人正在施工中。
博支林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和智能建筑系统,在相关产品和技术上实现多项“零”突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越教授表示,“短短三年时间,碧桂园已经走在了全国乃至全球智能建筑和建筑机器人的前列。”
餐饮机器人板块也在加速布局。目前,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已经进入中国多个省市。截至目前,已有80家门店正式对外开放,580多台单机设备投放到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市。陶罐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6个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咖啡机器人、汉堡机器人等5个项目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
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者。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农业、社区生鲜店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在市场端,碧桂园现代农业将联合比优优化零售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真正实现健康食品从田间到餐桌,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
2020年,碧桂园成立全资零售板块毕游喧,通过社区生鲜店、生活超市、网上商城、贸易公司的立体化业务组合,为消费者提供特色生鲜、生活用品和健康生活服务。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毕游喧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据介绍,2021年,比优将在广东、北京、上海进行业务探索,通过各种商业模式形成全渠道销售,然后布局其他重点城市,放眼全国市场。
全产业链覆盖构建现代人居生态圈的独特优势
去年65438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渗透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需求拉动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动态平衡,提高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率。今年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和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碧桂园早已布局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独特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在生产运营效率、产品质量标准、资源整合调配等方面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样本标杆,企业全产业链的流通格局初现端倪。
由于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施工,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环节的垂直整合,碧桂园以其几乎涵盖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一站式”开发模式,更容易实现相关环节的标准化运作,生产运营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控,这也意味着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配、实施、整合资源和服务。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无论是在应对疫情危机的特殊时刻,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极大地提升了社群的价值。
如果新业务探索顺利,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园林优化等多元化业务将更有效地与主业联动,形成碧桂园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持续、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碧桂园旗下千禧机器人集团研发的汉堡机器人在工作。
此外,碧桂园也以产业投资的形式进入万亿级市场。围绕人居、智能制造、半导体、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先后投资了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秦淮数据、a auto faster科技、紫光展锐、蓝箭航天等一大批各行业代表性头部企业,相互赋能母公司业务,助力全产业链持续创新。截至2021年3月20日,碧桂园创投所投企业中,已有4家企业成功IPO。
美国管理学者阿德里安·斯莱沃茨基(Adrian slywotzky)在《需求:创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一书中提出,伟大的企业是创造需求的,技术创新是创造需求的基础。依托科技的翅膀,从地产板块的智能化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农场,到消费端的智慧餐饮、新零售,碧桂园围绕人们的需求场景发展多元化业务,形成完整的闭环,为构建独特的现代人居生态圈描绘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