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招商?

如何正确理解新时期的招商引资工作?

软环境是基础。

投资环境是对商家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对政府最强的竞争力。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

2.以开拓创新的方式吸引投资

对于一些成长型企业来说,知名度不一定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存在有效信息不足、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等弊端。社会化招商,委托中介机构往往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3.产业链招商

一是多角度把握上述产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相关产业链构成,多角度研究把握企业投资需求,做好项目包装、推介等基础招商工作,提高招商项目“对接率”。

1,优惠政策招商。基本内容是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承诺在税收、地价等方面给予客商优惠,通过政策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吸引客商,尤其是外商。这是招商引资初期的常见做法。

2、家庭投资。也就是说,以亲情为纽带,或者以家乡和家乡为引子,动员外地亲友和家乡乡亲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从而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3、会展投资。即通过举办投资说明会、投资洽谈会、项目推介会、项目发布会、专场节(如大连服装节、洛阳牡丹花节)或举办商品展销会、交易会(如厦洽会、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来招商引资。这种方式声势浩大,媒体宣传密集,但存在目标客户不确定、网开一面、碰运气的弊端。

4.集团招商。即招商主体带着项目,有选择地组织大型代表团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加一些重要的经贸、招商活动进行招商。不仅出去宣传自己,还游说商家进来验货。与展会招商密切相关,但增强了针对性。

5、媒体投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软”“硬”广告,大做文章,制造声势,向全社会和国内外广泛宣传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影响受众视听,吸引投资者眼球,从而调动投资者的考察兴趣。这是把努力付诸实践的通常做法,不可或缺,但其效果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6.小团队吸引投资。这是一批由招商主体组织的招商团队,肩负使命,主动出击,有目的地走访、游说国内外同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成功率比较高。

7.政府与企业联合招商。即政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企业主要进行项目推介和洽谈,或者政府牵头组织,企业主要参与,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招商引资。

8、规范招商。即地方政府某一级的领导带头组团,带领当地企业家到发达地区或海外投资。其优点是有利于吸引接待方的注意力,便于政府与企业的联动。

9.该机构邀请投资。即通过在国内外经济活跃地区和技术密集地区设立招商联络处或代理机构,作为窗口和桥梁,常年开展专业招商。比如在深圳、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

10,定点招商。也就是说,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向锁定在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外某些地区,或国际大型企业(如世界500强企业),吸引国内投资的主要方向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和国内一些大型公司。

11.诚邀全体员工投资。即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任务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热情招商”的局面。该办法旨在强化招商服务意识,真正招到大商人,吸引大资本,要靠专业的招商机构。

工业配套投资促进法

利用一个大型主生产企业的落户,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配套企业就近落户生产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利用零部件加工项目的集群化,可以吸引主机厂商就近落户,降低产品的商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项目。

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大规模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是先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加快发展速度的必由之路。

寻求新的拓展空间的机会,以及部分外资企业因优惠政策期、合作期到期而向内地转移耳机的机会,应随形势变化,顺势而为,主动施加影响。

引导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本地户籍和流动,争取更多的资金、更好的项目、更大的市场、更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