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成功调整生产经营结构的例子
一、广西地质勘查局
1994以来,广西地勘局以道路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该局以公路建设项目总承包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项目投资,取得了多种效益。1994年,广西地勘局利用承包钦州陆屋一级公路工程(50.23km)的契机,成立了“广西地矿建设工程开发中心”(即工程勘察施工企业集团),同时取得了工程勘察设计甲级、工程勘察甲级、工程施工甲级、工程监测监理乙级的专业资质证书,获得了进入各类工程勘察施工市场的“入场券”。
钦州一级公路项目为建设用地合同,总造价4.5亿元。一期为路基工程,造价654.38+3亿元。甲方只拿出300万元作为开办费,其余以2700亩土地使用权作为价款支付工程款。这种情况对于第一次承包公路工程的广西地勘局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做还是不做?他们用土地做抵押,从银行贷款。虽然贷款有利息,但是土地也可以加。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
(一)直接经济效益突出。
因为开发中心有工程总承包资质,可以执行省级收费标准。仅此一项就能比一般地勘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高出20%,在654.38+0.3亿元的总产值中获利数千万元。
同时,该局自身直接承包公路工程也为其地勘单位提供了工程建设市场。广西地勘局所属地勘单位11技术室,产值8000万元。这些产值完全是由于该局的直接管理,构成了对地勘单位管理的补充。两者的关系是相加的,而不是此消彼长的。没有这些经营,地勘单位产值将减少8000万元;300多名员工将失业一年。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具有可观的后续效益。
这些好处有的已经得到,有的还会陆续得到。
(1)已出让土地950亩,收益71万元,其中增值1.8万元,占原价的34%。
(2)利用土地进行自我发展。投资21万元建设郑源酒店;使用土地和建筑服务;折价400万元换取钦州艺术学校51%股权。
(3)利用购买我司土地的便利,取得油气库总承包权,价格654.38+0.25亿元,大部分由地质队承包,少量外包;取得深能码头填海权,总成本5400万,利润2400万;取得码头专线建设权,收益65,438+08万元,以固定价格收购专线30%股权。
此外,还有65,438+0,350亩土地使用权有待开发或出售,包括地质和矿产资源的散装码头、特殊采矿码头和铜冶炼场地。
(3)通过陆琴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品牌效应,展示了广西地矿建设开发中心的勘探建设能力,赢得了各方的信任。
截至1998年底,先后承担了以下项目:
李沁铁路路基20公里,价格2000万元;
钦州市国土局综合楼建设,总造价21万元;
市政工程1号,800万元;
广西贫困山区找水,价格654.38+02万元;
陆琴公路的路面耗资7500万元。
以上工程造价加起来,总额超过5亿元,大部分由广西地勘局所属地质队施工。
值得指出的是,广西地勘局陆琴公路项目引起的连锁反应不仅是建筑市场的扩大,也是最有效的投资。首先,劳动力交换土地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土地是生产要素,购买生产要素是典型的投资;其次,在土地上建酒店和艺术学校(商业)也是一种投资;第三,承包秦卢高速公路路面铺设,换取25年的高速公路收费权,也是投资。这些投资不仅给广西地勘局带来了大量的资产增值(按现价估算在2亿元以上),还带来了一些长期稳定的收入。
二、浙江第十一地质队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十一地质队在1993还处于困境。当时一个300多人的地勘单位,年收入只有1152万元,在沿海地区属于低水平。然而,他们在市场上的主要收入来源,工程勘察和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个体经营户的严重挑战,停止了。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在仔细分析了当时温州的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的市场情况后,认为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土木工程会越来越高层化、大型化。为了适应这种形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和声誉与对手竞争。为此,他们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一)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管理债务
他们认为,虽然地质队在小规模市场上无法与个体户竞争,但在技术和信誉上却远比个体户有优势,而这种优势是承包大项目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决定扩大规模,瞄准大项目,解决关键问题。但是要规模化,必须要有投入,而且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投资的来源只能靠自己,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要敢于负债经营,借鸡生蛋。于是他们利用地质队的名声向银行贷款,购买设备。从1993到1995,先后借款800万元,购买大型桩基施工钻机、空气压缩机、GPS-15工程钻机、挖掘机、ST120推土机、ZL-40装载机、俄制Camas自卸车、东风卡车等数十台套。利用这些现代化设备,结合原有技术,很快打开了局面。1994,资金总额2805万元,比1993增加143%,净增1653万元。1995,货币总量3845万元,比1994增长37%,净增104万元。储蓄和收益在654.38+0.994达到654.38+0.64万元,比654.38+0.993的77万元增长654.38+0.30%。1995达到208万元,比1994增长27%。这项福利是在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后获得的。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资产利润率高于银行利率,负债是可行的。
(二)横向联合,搞资本经营。
他们在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市场取得好成绩后,想到的不是如何享受这些成果,而是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于是他们开始实施第二步战略。
他们认为,虽然现阶段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市场蓬勃发展,但毕竟市场容量有限,行业单一,一旦出现风险很难调整。因此,它决定使用积累的资金,与银行贷款,投资于多元化的业务。但是他们也觉得地质队搞多种经营没有优势,风险大,比如工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选择效益好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实行资本经营。同时派人参与生产经营,学习技能。1995,他们对温州泰亨光学有限公司投资250万元,占公司股份的25%。当年出资30%,资本运作初见成效。
(3)进军第三产业,多种经营。
在获得工程勘探的规模经营效益、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投资的资本经营效益后,继续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前进,即追求长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他们一方面掌握一些正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准备开拓新的产品、服务或行业;同时,我们还在构思更长远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思路是:充分利用旅本部现有空间,发展第三产业,变非经营性房地产为经营性房地产,实现多角度经营战略。利用现有地段,从事酒店、餐饮服务、开店、租用写字楼等,可以建立更稳定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一旦形成,既能保持相当的规模,不断升值房地产,又能稳定安置大量人口。可以与现有的工程勘察、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工业企业、外资合作,最终实现十一地质队经济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三、广西地质勘查局柳州探矿厂
利用该地段的优越条件,投资开发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投资效果。1993,广西地勘局将城郊土地500亩的石油队与柳州探矿厂合并,占据了好位置。一方面利用当时任务满满的探矿厂安置石油队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利用石油队的土地,将探矿厂的车间、仓库搬走,为发展第三产业腾出空间,他们称之为“让第二(第二产业)回归第三(第三产业)”。这一步相当成功。通过199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利用探矿厂腾出的地段建设“南天大厦”,总投资1.3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800万元为银行贷款,其余统筹资金全部由局投入。1995 4月创业,当年收入800万。剔除成本,其偿还贷款200万元,盈利1.2万元。到1997,银行贷款全部还清,年利润250万元,构成广西地勘局最稳定的新经济增长点。
(2)对探矿厂原有的旧库房、俱乐部、体育场、汽车过道进行改造,先后投资580万元建设了300多门面的商场,可对外出租,年收入400万元,净收入约250万元,安排富余劳动力20余人。堪称投资少见效快的新经济增长点。然后,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开发。先后招商引资6654.38+万元,改造原探矿厂全部车间,累计收入14万元。原始投资已经收回,每年的投资效果非常理想。1997年,他们把市场发展到了顶峰。通过自身积累、员工集资、银行贷款、施工单位垫付、用户垫付租金,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飞鹅商城”,使土地使用价值上了一个台阶。
(3)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柳州探矿厂原有地段,已形成正规稳定的经济效益,年净收入约10万元,安置职工200余人。还形成了价值6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国有资产增值率5年翻了3倍。这是地矿部所属地勘单位最有效的投资项目之一。
四。宁夏地质勘查局物探研究所
投资效果显著,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基本到位,除自愿辞职外,原有劳动力得到安置。
1997的收入为198万元,其中商业服务收入60万元;岩土工程收入840万元;造纸厂收入800万元;物探项目收入为654.38+0.4万元;预算拨款654.38+0.4万元(除654.38+0.6万元补贴和20万元工作经费外,其余均为专项);人均年收入9000元,整体排名第一。医院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重点是提高经济效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为什么在宁夏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环境下,物探研究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投资效果、准确的结构调整方案以及项目实施和投产后的出色管理。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的前身是宁夏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其结构调整是最大的。1997年预算中安排的物探工作只有20万元,相当于该院年总收入的1%。剩下的99%都是原来改制的行业。它的成功在于:
(1)关键是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就意识到物探在宁夏不会有太大的市场,而岩土工程,主要是软基处理,在河套地区的宁夏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利用人员素质的优势(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是学理科的)开始研究软基处理技术,投入设备和施工,结果很快就成功了。随后几年,他们不断改进技术,越做越精。不仅站稳了脚跟,还被宁夏建筑设计部门视为最可靠的基础施工单位。如今,他们的软基处理在宁夏一直保持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他们在岩土工程领域立足后,考虑到不能孤注一掷。为了调节风险,我们还成立了商务中心,成立了农机批发市场,建了综合服务楼,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一决定使物探研究所的在职人员全部得到了安置,职工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3)他们的投资项目选择正确,投产后经营良好。有四个特点:
A.医院部门主要负责决策,二级单位从事业务。医院的几大支柱产业都是医院领导精心规划的。
B.医院部门真的很精简。工作人员只有13人,下设4个部门,分别是2个财务部,3个人事部(含党务),4个规划监督审查部,4个公关部(含办公室、宣传干事),基建主管,其他2个。
C.医院科室以管理费承包二级单位,保基数,先保上级后保收入。
D.财务集中管理。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全部由医院财务部门派出。二级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通过财务部的“内部银行”办理。这从根本上控制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