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火热
中德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汽车制造国,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渗透率达25.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辆。
在3月29日举行的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上,“新能源汽车”成为热词,多家企业透露造车新进展。在新能源汽车分论坛上,中德领先企业分享技术解决方案,探讨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宝马至少有6款新一代车型将在两年内投产。
“德国在汽车产业上有很大优势,中德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参加本次论坛的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政府及外事副总裁吴燕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艳艳透露,公司目前的战略主要在电气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电动化领域,宝马今年将有11款车型来到中国市场。这些车型上市后,未来两年将有6款新一代车型投产。
宝马集团2023年召开年度财报会议,首次透露新一代车型的产品规划:率先量产车型,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未来24个月至少投产6款车型。根据计划,宝马集团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新一代车型。2023-2024年,将率先发布创新纯电动宝马i5、创新纯电动宝马iX2、创新纯电动宝马i5旅行车。
宝马集团预测,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集团全球年交付量的50%以上,预计在全球市场实现累计交付超过654.38+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宝马集团预测,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集团全球年交付量的50%以上,预计在全球市场实现累计交付超过654.38+00万辆纯电动汽车。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巨大。
在中德(深圳)经济论坛新能源汽车分论坛上,深圳航盛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红表示,深圳发展环境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大。
一是新一代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实现网络通信和交通设施深度融合的天然优势;二是产业链逐渐完整。“深圳建设了罗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促进了头部企业提升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创新R&D能力,促进了大数据、AI、5G等产业技术的融合,正在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杨红说。三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是全国首个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使深圳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高地。第四,创新潜力巨大。“政府鼓励在出行、物流等综合交通领域进行多场景、多样化的应用开发,为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杨红说。
制定权威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
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梁瑞在中德(深)经济论坛新能源汽车分论坛上做了题为“动力电池低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的主题分享。据梁瑞介绍,根据某咨询机构的研究,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0GWh,由此造成的排放量约为4080万吨至81.2万吨。
“动力电池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梁瑞建议,应开发中国电池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和碳核算软件,制定权威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支持相关标准和国内认证机构与国际接轨。同时建议加强碳足迹认证,制定系统的动力电池低碳管理方案,帮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