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的资源动力
核心提示
最近,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成了吹遍中原大地的暖风。似乎河南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那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当更大的机遇和责任来到河南,作为典型的资源驱动型经济体,我省的矿产资源能否提供持续的动力?
国土部门的一组权威数据,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资源大省河南的隐忧。
数据显示,我省主要矿种开采强度较高,资源储量保障期较短。其中,石油、铜、铅、萤石等资源保障不足5年,资源危机严重;金、银、天然气、铝矾土、铁等资源10年无保障,为中度危机矿产;而铁矿石、磷矿、钾盐、锰矿、铬矿、铂族元素含量丰富的矿产需要进口。数据还显示,到2020年,我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还有较大缺口。
隐忧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其实早在200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有关部门就已经发现了端倪。
希望也是在实践中孕育的。我省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过程中,通过整顿和促进整合、集成和规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管理新路子。在地质找矿实践中,在创新地质找矿机制的指导下,我省相继取得找矿新突破,发现了一批矿产资源。
隐藏在地球深处的丰富矿产,现在和未来,都是河南发展和腾飞的可靠动力。
驱动力之一:矿业发展在整合中继续
10年10月23日,世界珍珠岩产业暨第22届珍珠岩技术交流会在信阳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行业精英与会。会议主题为“珍珠岩与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承办这次世界工业大会的是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区。
曾几何时,这个储量世界第二的珍珠岩矿区,长期无法摆脱原始粗放、污染严重的局面。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当地珍珠岩原矿一度卖到每吨不到20元,但出口到日韩后,每吨附加值可提高到6000元以上。“农民只赚劳务费,原矿几乎免费。”按照当时野蛮开采的现状,信阳市上天梯矿区的珍珠岩矿可能在五年内开采完毕。
自2006年起,上天梯矿区开始实施矿产资源整合。一是他们整合了矿业权,矿业权人由55人整合为4人,生产规模大幅提升;然后,认识到原矿不能就地加工;进而提出要生产土特产,不生产原料。通过就地消化拉长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还吸引了一批专家教授,建成了两个省部级R&D中心,上天梯矿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矿区总产值达到6543.8+0.6.5亿元,同比增长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0.61%。
爬梯的发展是河南矿产资源整合的一个缩影。
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对我省大中型国有矿山资源潜力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由于长期强力开发和过度开采,支柱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增速远低于开采消耗增速,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煤矿等大宗矿产接替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危机开始显现。部分矿产开发强度过高,储采比下降很低。
相关数据显示,全省国有大中型矿山200多个,其中8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其中45个矿山危机严重。45个危机矿山中,煤矿20个,18金矿,铝土矿5个。是我省的支柱矿产:资源危机的煤炭、黄金、铝土矿。
当时的调查结论已经足够震撼了!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说:“河南是矿业大省。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节约资源。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一矛盾,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国土资源厅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多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张启生为记者“想通了”: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方面,他坚持治乱并举、疏堵结合、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管理新路子。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矿山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突出矛盾正在逐步建立。
2004年起,我省开始以“治乱、疏、治本”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到2007年,煤炭和铝土矿资源整合基本完成。相关数据显示,我省小煤矿数量由1569个减少到591个,减少了62%;小型铝土矿由144个减少到52个,减少64%;七大煤矿集团和四大氧化铝企业占用资源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90%。
2006年,组织开展了以金、钼、铁、沸石、珍珠岩等矿产为重点的资源整合。
今年以来,我省新一轮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和非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正在紧张有序进行。“通过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一体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集约节约,提高了我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省国土资源厅一位负责人说。
第二动力:寻找河南矿产接续基地
在河南省,地质工作要求高,找矿难度大,风险大。
近年来,在地质找矿组织形式方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矿种、不同矿权,我省初步形成或正在探索综合勘查、综合勘查、勘查开发等多种地质找矿新形式。在投资者和勘查主体方面,大力推进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地质找矿利益* * *体。
我省积极探索的地质找矿机制创新,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全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制度性成果,“嵩县模式”被写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该省探矿取得突破的消息令中原兴奋不已:
近年来,新发现重要矿藏100多处,新查明一批矿产资源储量。煤炭、铝土矿、铁矿、金矿、钼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来实施的省两权同价工程新发现矿藏92处,已发现并部分查明资源:煤炭654.38+06.7万吨,铝土矿7280万吨,铁矿石2亿吨,钼矿25.6万吨,铀矿437吨,铜9万吨,铅锌矿365.438+05万吨,金矿8.6吨。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小秦岭、熊耳山、桐柏山承担的11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经过3年多的地质勘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100吨。这些黄金资源的发现,对于解决这些地区黄金储量严重不足、深部找矿开发、缓解企业资源需求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合部分前期煤炭勘查项目,实施一体化勘查后,有望快速识别出近100亿吨的新煤田和多个6543.8+0亿吨以上的新煤炭产区;预计未来几年铝土矿储量将增加6亿吨;铁矿勘查取得重大发现,大别山钼矿勘查取得新突破。
作为资源大省,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外省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国外资源进行海外开采,对于增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找矿喜讯不断:
2007年5月,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公司获得几内亚铝土矿中心558平方公里的铝土矿探矿权。矿区为高铝低硅优质铝土矿,已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超过6543.8+0亿吨,是我省的近两倍。
2007年,平顶山煤业集团与津巴布韦国家电力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开发津巴布韦西部煤田和辛纳特拉邦的马塔拉煤田。
神火集团通过竞标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塔瑞宝煤田的探矿权,成为中国第一家直接获得澳大利亚煤炭资源探矿权的企业。勘查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65438+5700万吨,煤炭为优质动力煤。河南省地矿局在津巴布韦发现大型铜矿床,预计铜资源量50.6万吨,达到大型铜矿床规模...
张启生说,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地质找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我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面对我省矿产资源不足的压力,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同时,2005年以来,我省在省内外安排地质找矿项目67个,总资金近2.5亿元。”
同时,2007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意见》,以加大境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缓解河南省的资源瓶颈。
文件指出,对于急需的矿产如铁、铜、铝、铅、锌等。应采取“边勘探边开采”的滚动开发战略,实行“政府推动、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企业贷款承办、信用担保”的模式,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文件还鼓励河南省符合条件的矿产开发企业通过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有实力的矿产企业通过并购境外企业取得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和加工权。
作为矿业大省,河南的矿产资源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我省采矿业及后续加工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一直占据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以2008年为例。在我省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资源型企业有37家。这37家资源型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重点工业企业的57%;在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的5家企业中,前4家都是资源型企业。
在河南,矿产资源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催生了平顶山、焦作、濮阳、义马、舞钢、灵宝、栾川、尚洁等一批现代化城市和一大批现代化矿山企业。矿山企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千家万户。
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矿产资源仍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找到矿”意义重大,“管好矿”和“用好矿”影响深远。
(记者方华轩通讯员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