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扎堆发展自营现金贷,新一轮洗牌可能开始。

作者|温泉

最近两周,在一家风控服务商做高管的宣璐(化名)开始充实起来,彻底改变了春节后因疫情而放慢的工作节奏。

很多银行都请风控服务商开发线上自营现金贷产品,针对的是比信用卡更下沉的用户。经过与同行的小范围沟通,宣璐发现,仅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就有数十家银行提出了此类需求。

这不是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第一次出现,但出现如此大的数量还是第一次。宣璐记得这类产品最早出现在市场上是在2015左右。招行的“闪电贷”是比较早也比较知名的产品,但当时还是比较零星的,主要在中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去年年中,中小银行开始推出此类产品。当时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拥有此类产品的中小银行只有16家。

这类产品的出现是疫情和监管双重因素逼出来的。疫情的爆发,加速了线下银行的线上化进程。过去,在网络小额消费贷款方面,基于渠道、客户群体、风险等诸多因素,银行更依赖借贷机构。但这次由于春节前夕多项政策出台,加上疫情导致助贷业务利润下滑,短期内助贷业务前景暗淡,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与贷款机构合作以及自身资金优势的基础上,更多的银行开始尝试自营现金贷。

银行强制自营现金贷似乎正在成为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新起点。

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银行以更低的利率和更大的金额将自有现金借给客户。而且由于监管严格,此类产品不存在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饱受诟病的“砍头利息”等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业务合规性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现金贷市场不是银行主导的。现金贷市场在2015左右开启,之后经历了校园贷、高利贷的快速发展和整治风暴。目前现金贷市场存在大中型互联网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无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众多竞争对手,比信用卡更下沉。

现在,一大批银行冲进来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消费金融业务在帮贷之后集体开启了新的商业模式。对于市场来说,现金贷市场新一轮洗牌可能已经悄然开启。

高利润现象

笔者和身边的朋友对早前推出的几款产品做了对比测试,发现总体来看,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利率更低,额度更大,比其他同类产品更有竞争力。

作者的朋友是白领。他曾经向蚂蚁借过钱,最高借款金额是7万元。目前他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重新申请金额只有2万元,年化利率12.32%。朋友申请还款,额度9000元,利率18.88%。但是这位朋友申请了天津滨海农商行的“喵喵贷”,额度高达30万,年利率只有12.24%。

相比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自营现金贷优势明显。本人自行申请借款,额度654.38+万,年化利率654.38+04.6%。申请西北某城商行产品,额度182200元,年化利率16.35%。而笔者申请的是即刻消费金融下的舒适花,额度只有2万,年化利率35.47%。申请好期限贷款,金额只有1900元,年化利率22.438+0%。

这类贷款在申请时类似于银行信用卡,微信小程序是获取这些贷款最便捷的方式。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对应的贷款产品名称,比如“喵喵贷”,就可以找到天津滨海农商行的“喵喵贷”小程序。点击后需要获得授权查询位置信息,上传身份证正反面,识别人脸和声纹密码,提交一系列个人信息(包括行业、职级、公司名称、居住地址、常用邮箱、紧急联系方式等。).提交信息后,

但是,这类产品不同于信用卡。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一财经,这类产品根据客户群体定价不同,利率普遍高于信用卡,所以主要针对比信用卡客户更下沉的人群。但目前银行的客户选择还是比较保守的,主要目标是在下沉人群中获取更好的客户。

对于银行来说,这是线下业务线上化,是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该人士向零壹财经坦言,这是一个大趋势,因为现在各种生活场景都在往线上走,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通过加速融入消费场景,为客户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

目前这项业务可以获得比信用卡更高的利润。上述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信用卡主要靠客户刷卡赚取手续费,其中利润很少,提升空间有限。利润较高的是信用卡的大额分期业务,但是大额分期业务的规模上不去。“信用卡人普遍素质较高,一般不愿意分期,对利率要求太高;愿意登台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信用卡担心风险,不愿意承保。”他坦言。据零壹财经介绍,根据各家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定价水平不同,银行自营现金贷的利润也不同,但只要做好风控管理,即使客户下沉得当,也能实现可观的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向零壹财经展示了利润率:一般来说,银行自营现金贷向客户收取的利率在18%以内。银行自营现金贷的成本包括三部分: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控制成本。资金成本是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的利息,一般在3%左右,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在4%以上;风控成本主要是银行为风控投入的人员工资、数据成本、坏账。疫情期间坏账约2%,风控人员工资和数据成本加起来约1%。这样算下来,银行的利润在8%-10%左右。

银行现金贷利润=获客利率(18%以内)-资金成本(4%以上)-风控成本(即“人员工资+数据成本+坏账”,合计约为3%)-获客成本(区间)= 8% ~ 10%。

相比之下,消费金融的助贷、联贷业务,利润高的在7%-8%左右,低的在4%-6%,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自营现金贷。前述银行人士对零壹财经表示,银行自营现金贷除了利润之外,最大的优势是银行在经营上有主动权,不像在助贷、联贷的业务上,银行缺乏议价能力,相对被动。

而且疫情期间,助贷业务利润进一步下滑。知情人士向零壹财经透露,疫情期间助贷产品逾期率普遍上升。例如,市场上的头部现金贷产品vintage的30天逾期率已经从疫情前的1.5%上升到目前的2.5%,并且该产品要求中小银行其推荐的客户通过率不得低于70%,这使得这些银行无法控制通过率以减少坏账,进一步降低其利润。而且这款产品是市面上非常优质的头贷产品,其他贷款产品的逾期率只会更高。

银行的突破

这类产品的出现对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突破——这是中小银行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首次在下沉市场的自营消费金融业务中获得巨额利润。

之前银行并没有大量进入这个市场,因为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在过去的消费金融领域,在房贷、车贷、银行信用卡之外的下沉市场,能够将获客利率定在18%以内的主要是头部电商平台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风控水平不低,但在下沉市场,银行缺乏客户数据,客户利率低很难盈利。

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最早出现在2015前后。不过,当时能够推出类似产品的银行大多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共不超过65,438+08家银行。中国有4000多家银行,其它大多数银行都无法推出此类产品。

原因是自营现金贷的风险控制难度更大。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一财经,自营现金贷产品的客户比信用卡更广泛,包括比信用卡更下沉的客户。这些客户在之前的征信系统中没有信用记录。判断他们的信用,需要使用银行体系外的数据,比如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数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风控建模,要求银行的风控体系要有精通数学、计算机和银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市场上年薪几千万,大部分分布在少数一二线城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金融科技领域有较强的投资和R&D实力,待遇优厚,可以吸引相关人才加入,组建团队。但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很多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储备和R&D实力跟不上,给不出足够高的薪酬。此外,由于运营体制、区域环境等原因,也很难聘请到这些人才。

此前,大部分银行通过开发助贷、联贷产品来弥补,即与借贷宝、微贷、百度有花花、玖富万卡、拍拍贷合作。这种商业模式兴起于2016。

但是,助贷、合贷模式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监管对“风控外包”的担忧。风险控制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银行完全外包风控,会逐渐成为廉价的资金批发商。

2019以来,部分中小银行开始探索自营现金贷产品。零壹财经表示,这些中小银行大多购买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服务,使得中小银行突破瓶颈,具备线上自营网络消费贷款产品的基础。其中比如新希望金科的模式就是购买较多的产品之一,与数十家传统银行合作输出技术和风控。

但银行需要借助很多第三方风控服务商,才能使用金融科技公司的模式。很多像新希望金科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只向银行出售模型,不提供后续服务。这样银行在使用模型上还是有问题的,就是不能理解模型,不能迭代维护升级,因为银行的风控人才大多熟悉传统的风控逻辑方法,缺乏基于信息技术和算法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因此,银行需要第三方风控服务商根据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控策略,帮助银行调整模型和策略,培训银行内部的专业人员,逐步提升银行的大数据风控能力。

“银行也互相看看。去年没有多少银行尝试这种业务,只是试水。但今年很多银行发现自营现金贷的盈利能力很好,就跟进了。”宣璐告诉零壹财经。

洗牌和新市场

如果没有疫情,今年银行自营现金贷也会增加,但疫情加快了这个过程。

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网银化的进程。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零壹财经,他所在的银行现在正在尝试将包括房贷在内的各种业务流程搬到网上,尽可能让客户不用来银行网点办业务。如果没有疫情,很多企业不会这么快上线。

另一方面,疫情给了中小银行很短的时间窗口。疫情爆发后,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收紧贷款,这给了中小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抢夺优质客户的机会。

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最大影响,可能是消费金融市场比信用卡更下沉的优质客户被银行抢走。这将影响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但是,这种变化可能不会太快。多位业内人士对零一财经表示,银行获得自营现金贷是个难题。以天津滨海农商行的“喵喵贷”为例,笔者找到了喵喵贷。我先是听业内人士说起这个产品,知道这个产品可以在一个小程序里找到,然后就用“喵喵贷”这个名字在微信上搜索这个产品。一般用户在需要贷款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当时所能获得的最便捷的方式获得贷款,而根本不知道有一款产品叫“喵喵贷”,虽然可能提供更大的贷款额度和更低的利率。

获客问题的根本解决要看今年“开银行”的进度。早前推出自营现金贷的某银行内部人士对零壹财经表示,该行零售业务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让这款产品对接更多的消费场景。他说:“未来,市场上不会缺少产品。缺的是用户体验和场景渗透。”

此外,一位服务过多家银行的风控服务商内部人士告诉零一财经,银行自营现金贷产品的风控要做好还需要时间,因为中小银行的数据治理比较混乱,风控数据管理缺乏体系,风控建模方面也缺乏人才。

从长远来看,银行自营现金贷的推出其实是在“银行客户下沉”的大趋势下,这一点在2013已经达成共识。2013,1,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的巴曙松在博鳌中小企业论坛上表示,银行客户下沉是业界共识。“银行转型”是指从原来追逐大户的模式,转变为中小企业分散的零售模式。

这两年银行客户下沉确实落地了。

201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也是支撑部分银行规模扩张的重要力量。未来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会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必须下沉客户结构。

2019年底,华中某省级信用社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抱怨道。2019年初至2009年底,国有银行普惠金融的贷款下沉,给包括农商行、农信社、城商行在内的地方法人单位带来了很大压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下沉后,吸引了大量优质客户。

作为风控服务商,宣璐的公司目前接到的需求是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开发网贷。

银行客户的下沉,将带来消费金融市场和小微企业金融市场现有竞争格局的重塑。这是连锁反应。如果优质客户被银行抢走,意味着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的客户可能也需要进一步下沉。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风控服务商也可能迎来一个很大的机会。

宣璐总结了银行下沉服务风控的“三部曲”:第一部分,做贷助或联贷;第二部分,推出自营产品,但风控能力仍然较弱;第三部分,完全建立自己独立的风险控制能力。

就宣璐而言,只有少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下沉服务方面有独立的风险控制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目前大部分银行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华南、华东地区更多的银行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和我们圈子里天天说大数据风控的人不一样,我们出去给银行做项目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的银行以前连大数据风控都没听说过。这个市场太大了,才刚刚开始。”宣璐总结道。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