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实业有限公司企业结构

本着比最好更好的企业宗旨,杨光正式向世界宣布,我们期待以向KYMCO提供高品质的电力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使命,启动人类生活的动力,让拥有国际品牌的KYMCO带领您进入便捷、安全、休闲、娱乐的电力世界。

随着国内机车市场的逐渐饱和,杨光在1990年启动了海外投资计划,并在1991年开始评估。由于发展中国家对机车的巨大需求,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中国大陆和印尼被视为投资目标。1993年,湖南广南摩托车公司以与南方动力集团合资的方式率先在长沙成立,完成华中布局。之后,考虑到牌照和准入,常州杨光摩托车公司与常州摩托车公司于1994合资成立。后来两地设立独资精密机械厂,以发动机和化油器为主要产品。杨光目前在中国大陆共有6家独资或合资工厂。东南亚,1996与力宝集团合作,在印尼雅加达设立基地,年产量65438+万台。然而,这些投资据点分别面临不同的挑战。中国大陆原本的计划是用华中、华东的投资,让大陆的投资更完整,但因为造假问题严重,市场迟迟未能推出。在印尼,初期投资的目的是打开当地每年250万台机车的市场需求,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第三大市场。但是印尼杨光受到印尼政局动荡的冲击,货币剧烈波动,甚至在1997发生了排华骚乱,工厂的进度因此被叫停。后来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政局不稳,印尼杨光工厂直到2000年4月才重新开工,进入正式量产阶段。为了应对外部形势的变化,两地也都做出了调整。中国大陆开始增加出口比重。例如,小汽车被出口到东南亚。2003年,常州杨光内外销比例大致相当,共约5万台。在印尼,最初的定位是生产踏板车机车,但当地市场接受度不高,销售情况不好。后来修改了战略,从中国大陆转移了当地市场偏好的轻型CUB国产车,情况逐渐好转。目前月产量在2000 ~ 3000左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除了本地生产,它还与三角贸易方式合作,从台湾省接收订单,然后从中国大陆运往印度尼西亚。

杨光曾与本田工业保持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但这种关系在2003年正式结束。同时,杨光通过多年在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的经验,掌握了250CC以下小排量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具备技术输出能力。产品自制率高达95%。未来的研发方向是掌握高排量发动机的技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战略方向的调整,杨光开始研发电动滑板车、沙滩车等发动机核心技术,延伸相关产业,被称为“二货”或战略货。这也象征着原本专注于“第二轮”的企业使命将转移到广泛的电力商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