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师傅是我童年唯一吃过的民族方便面品牌?

应该没有一种食物像方便面一样承载了那么多的民族记忆和丰富的情感。

从70后到90后,谁的童年没有吃过泡面的简单快乐?谁会深夜加班,没有泡面陪伴灵魂的匆匆旅行?

如果方便面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1956年,一个叫安藤百夫的日本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包方便面。

1970年,上海益民四厂生产出第一包“鸡汤面条”,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生产正式开始。

从1990到2013,无数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方便面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方便面从某种程度上的奢侈,变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食品。

50年来,方便面的江湖一直在不断变化,来来往往。有的辉煌崛起,有的没落,有的销声匿迹,有的熬过风雨重新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方便面,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华丰——曾经的方便面之王

80后、90后最早的方便面启蒙大多来自华丰。

华丰方便面可以说是方便面的鼻祖。

1986年,广东农垦办引进一套日本原装方便面生产线,为珠江农场准备。谁知珠江农场“不识货”,就给了珠海华侨农场。

时任农村生活服务站站长的熊毅武带领工作人员制作了第一包方便面。方形黄色塑料包装,取名“华丰”,寓意“中国之丰”。

为了快速占领国内空白市场,熊毅武请来当红重量级明星沈殿霞为其代言。电视上,“胖姐”捧着一包华丰三鲜面,广告词“吃华丰,路路通”一夜之间妇孺皆知。华丰已经开始了全面开花的节奏,十几个生产厂遍布全国。

当时华丰有多火?除了珠三角,北方的黑龙江,西部的新疆,没有人不吃华丰三鲜方便面。

尤其是它经典的干吃法,想必很多人都尝试过。打开塑料袋,取出调料包,用小锤子隔着袋子锤面包,有时加调料包摇一摇再吃,有时不加。除了干吃,做菜很爽口。

当时华丰三鲜面7毛钱一包,后来只花了1元就有了大丰收。

华丰畅销全国,华丰创始人熊毅武被称为“中国方便面大王”。

90年代初,华丰迎来股份制改革,印尼著名造纸巨头广金集团成为华丰第一大股东。

在广金集团的带领下,华丰在管理上放弃了本土化,撤掉了原有的高层管理团队,从台湾省和香港引进专业人才,熊毅武只好黯然退休。但海外部队“水土不服”,未能及时把握营销策略和应对市场,康师傅和统一的崛起让华丰的销售节节败退。

更重要的是,华丰一棉失去了熟悉的味道和口感。

为了传承华丰风味,熊毅武另起炉灶,来到陕西宝鸡,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熊毅武公司,生产熊毅武系列方便面。

熊毅武的方便面有双面、单面、清真面、香酥面四大系列,十六个品种,包括香辣牛肉面、三鲜面、清真香辣牛肉面。

很快,产品以其经典的口感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熊义乌方便面也获得了“食品行业全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遗憾的是,熊毅武夫妇于1997年2月意外身亡。失魂落魄的熊毅武泡面与子女因财产产生纠纷。最后公司解体破产,“熊一武”这个品牌逐渐消失。

在2021中国方便面品牌力指数中,华丰仅排在第九位,昔日的“中国方便面之王”风光不再。

在方便食品大行其道的当下,大型超市和高端超市的货架上已经很难找到华丰的黄色身影。想要怀旧,只能从某宝和小超市买一包,回忆小时候嚼脆面的味道。

康师傅与统一——从竞争对手到他是我的兄弟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方便面还只是一块方形塑料包装的面包和一包调料。康师傅和统一都进了,然后才有了酱包,推出了一碗面。

中国台湾省统一企业集团于1992年6月投资成立新疆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次年康师傅在天津成立。

统一主题的“小浣熊”成为学生党的最爱。除了味道,还有随包附赠的“三国卡”、“西游卡”、“水浒卡”,也很吸引人。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出,立刻成为南方打工者和出国旅游者行李中的必备神器。

康师傅当时有十几个子公司,114条生产线,生产基地遍布全国13个城市,年销售额65亿包,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5包。以47%的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方便面市场的半壁江山。200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

被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压制的统一,直到2008年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才得以翻身。此后,统一企业年销售额连续四年不断增长,从654.38+0.5亿增长到40亿,增长率高达2500%,最终扭亏为盈。

然而,统一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多久。康师傅推出同样的酸菜牛肉面,“康通”销售大战开始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康师傅和统一发起了买赠活动,仅火腿肠就送出了40亿根。

在这场持久战的推动下,中国方便面市场实现了19年的高速增长。白象、福满多、古武道场等方便面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便面市场如火如荼。2013年462亿元的销售记录,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市场。

今年康师傅和统一迎来了各自的亮点。康师傅营业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654.38+009.4543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7.95亿元)。统一成交额达到233.3亿元。

但就从这一年开始,外卖行业爆发式增长,从4亿到55亿;同期方便面的销量下降了55亿包。

数据显示,从2013开始,中国方便面的需求市场逐年下降。

从2017年到2020年,方便面的产量也在逐年减少,从11032万吨减少到556.8万吨。自去年疫情以来,全国方便面市场略有好转。

但据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方便面整体销售额下降7.3%。其中康师傅下跌14.67%,统一下跌12.2%。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业务的下滑幅度首次远高于全行业。

事实上,从2018开始,康师傅积极寻求突破,加强新品研发,布局高端方便面市场。推出了“唐师傅”、“速达面馆”等系列产品。2020年,高价袋面和中价袋面销售额均有所增长,其中高价袋面销售额为654.38+030.66亿元,同比增长28.12%。

网上曾经有人编了一个段子嘲讽“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年用不了一头牛”。现在康师傅让消费者吃大块牛肉。据说“速速达面馆”有7-8大块肉。凭借在汤和肉方面的多项技术突破,该产品还获得了最佳创新产品奖。

同样一直处于下跌趋势的Unify在2018开始止跌回升。打“生活面”的概念,在高端产品上推出“满汉全席”和“唐达人”,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和高端目标客户的需求。2019上半年《唐大人》也有两位数的增长。前不久,统一官方宣布要去重庆找点有意思的东西。据推测,很有可能会推出一款重庆方便面。

在后疫情时代快餐化的市场环境下,康通的两位老板能否成功拓展空间,仍需市场检验。

金郎迈——有望成为“康通”争霸的终结者。

当康师傅两大大佬统一后,排名第三的金实现了逆势增长。

2018行业回暖的时候,实现了20%的涨幅。

如果没有创始人范现国的大胆战略决策,郎迈就不会有今天。

今麦郎1994入市,晚于统一和康师傅。今麦郎的前身是华龙。

当时方便面市场由“康通”主导。得到它有多容易?

范现国将目光投向了统一和康师傅暂时无暇顾及的农村市场。

依托河北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和调味品深加工,公司主打低价,推出了55美分一包的“化隆小崽”。

2001年,华龙总产量达到30亿,销售额超过15亿。在农村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不久之后,统一和康师傅两大巨头也开始拓展下沉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范现国果断放弃华龙品牌,推出新品牌“今麦郎”,升级产品,以“炸弹”的特色进军城市市场。

广告“打得好,打得秒,说味道好”和“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吃骨汤打面,相当于喝了6000克鲜骨汤”的成功代言,让金成功收获了一大批方便面爱好者。

正所谓,今麦郎大胆走产品差异化道路,刚从两位大佬手里抢到30%的市场份额,2004年实现营收超20亿。

企业做大做强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今麦郎也不例外。

在与日清合资的十年间,今麦郎获得了世界领先的R&D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增长,但由于今麦郎的低端形象,日清最终选择了分手。

近年来,为了摆脱低端低价的标签,今麦郎开始从生产线进行改革创新,产能从每分钟160包提升到330包。在产品创新方面,采用了航天领域的冻干技术、添加大豆卵磷脂、增加蔬菜含量、瓦楞纸保温等。

此外,还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推出“一桶半”单品,打造“零炸”单品“老范家”,今年7月一上市就成了网络名人。

这些突破性的改革使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今年年初,今麦郎已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向a股发起冲击,有望成为“方便面第一股”,终结“康通”主导的市场格局。

五谷道场——从辉煌到终结与复兴

说起五谷道场,成就了打败康师傅,统一天下的神话,也破产过两次。发展之路可谓跌宕起伏。

2005年,有营养学家提出油炸方便面致癌的说法,使得方便面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几大方便面巨头联合召开“方便面安全高层论坛”,反驳方便面致癌论,声称“油炸或非油炸方便面平均丙烯酰胺含量只有15~80 μ g/kg,不会致癌。”

五谷道场的创始人分析了市场形势,立即把“非油炸方便面”作为卖点,并请陈的权威代言“我不吃油炸食品,它更健康”,突出了健康口号。上市第一个月就有600万的销售业绩。官方数据显示,五谷道场最高峰时达到20亿销售额,在各大超市供不应求,成功瓜分方便面市场蛋糕。

其实非油炸和油炸方便面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渐渐的,非油炸卖点不再被市场广泛认可。

但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低端产品的推广,很多业务线已经入不敷出,资金断裂,不得不申请破产重整。2009年,中粮以1.09的低价买下五谷道场,随后因为销售没有起色被迫停产,负债9.27亿元。2017,五谷道场再次出售给克明面业。

从超市货架上消失已久的五谷道场,在新媒体上相对低调地得到了推广。去年3月,古武道场与Viya合作,在26秒内卖出了26万袋方便面。

几经波折,五谷道场终于迎来了行业复苏。在克明面业对其成本的严格控制下,终于在2019年扭亏,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54万元。

五谷道场振兴了,但重回第一梯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第一包方便面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中国人一年吃掉1000亿包方便面。并没有被时代抛弃。

世界方便面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为654.38+065.438+066亿,而中国方便面消费量达463.5亿,约占全球方便面消费量的40%,位居第一。预计到2023年,全球方便面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美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方便快餐领域将迎来新的蓝海。

各大传统方便面品牌都在重新调整产品策略,加快调整步伐,而众多新兴快餐品牌的崛起加速了方便面市场份额的分流。

今年以来,拉面已经表示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金面堂完成了今年的第三轮融资,瓷江湖完成了连续两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

方便食品市场的新老博弈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康师傅真的变了:方便面一年销售额超250亿,牛肉面终于放大了一块肉。

李氏商业评论《今麦郎:在方便面困境中逆市上扬》

农业产业观察“五谷道场经历的沉浮”

第一财经“方便面行业人气下降,谁在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