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集团破产,还是恶意违约?

华晨集团频陷债务危机,此次正式宣布破产或蓄谋已久。

日前,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信息,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破产前不久,华晨集团被曝违约且未按期支付私募债券17华旗05金额,达到10亿元。

事实上,华晨集团作为一家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还款并不困难。从这次前后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更有恶意违约的嫌疑。

据悉,在10年10月23日债券到期前,华晨集团曾多次出售股份以缓解资金压力。华晨集团于今年5月和7月两次将华晨中国股权转让给辽宁角头集团,转让股份达到65,438+065,438+0.8%。6月9日,华晨集团将直属上市子公司神华控股股权转让给集团子公司辽宁华盛。9月22日,子公司辽宁新锐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将其持有的华晨中国股份全部转让给辽宁新锐。至此,华晨集团不再直接持有华晨中国股份;违约前后,辽宁新锐与吉林信托签订股权质押协议,质押华晨中国全部股权,套现。

不难得出结论,华晨集团违约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汽车分析师张翔也对车语者表示:“由于华晨集团欠款数额巨大,无法按时支付,所以在转移资产时就做好了破产的准备。破产后,投资者购买的债券将失效,华晨可以逃避偿债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为逃债做准备。”

在谈到投资华晨集团债券的原因时,有投资者表示,与重视其AA级评级不无关系。但是根据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6月5日发布的信息165438+,?受债务影响,华晨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同时将债券“19季华01”和“20季华01”的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BBB。此外,今年以来,华晨汽车因今年多次未按时履行法定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次数高达19次。年内累计执行金额达65438+6700万元,当期执行总金额近3.9亿元。华晨汽车作为辽宁省国资委重点国企,本应在债券市场表现出色,却频频陷入债务风波。有分析指出,与自主品牌发展乏力不无关系。

资料显示,华晨汽车主要从事整车制造,拥有华晨中国、宋华、金杯汽车等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雷诺金杯等合资品牌。整体来看,宝马自主汽车业务表现相对较弱,主要通过华晨宝马带来利润。华晨中国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达6543.8+0.45亿元,净利润40.45亿元。剔除来自华晨宝马的利润分成,华晨中国整体亏损达3.4亿元。

回顾2004年,在与宝马合资之前,华晨汽车也有自己的亮点时刻。这一年,华晨推出了一款中型车——华晨尊驰,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10年2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承诺。即使在16年后的今天,很多品牌都可以相形见绌。此后,华晨汽车没有把握机会加紧自主造车系统的研发,导致不断被市场边缘化,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华晨宝马时都“砍价”。

如今,华晨汽车悄然落幕,也为众多车企敲响了警钟。如今的汽车市场,只靠合资企业帮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不断发展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大局。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