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盐业体制改革?
一、对下一步经营、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1。借助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东风,激荡干部职工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危机感。学习实践活动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可以说,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助推器”。要借助这股“东风”,把解放思想贯穿到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引导全省盐业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全面发展。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思想解放,牢固树立全新的现代盐业观念,增强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2.制定以盐为主,盐化和非盐产业并举的多元化发展经营方针,改变过去单一的经营结构和模式,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扩大集团公司的经济规模,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主要措施:一是巩固专营市场,提高专营水平,千方百计扩大盐产品销售。二是招商引资,与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合作,完成江西盐矿股权多元化,扩大江西盐矿资本规模,从而集中力量升级现有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制盐产量和质量,不断开发高科技盐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但前提是集团公司持股,掌握话语权,把资源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省内盐业公司的销售提供稳定的盐源。第三,盐化工项目要尽快投产,早出效益。盐化工产品可以依托全省流通渠道销售。3.积极发展非盐业务,增加渠道价值。我们的非盐业务已经落后于周边省份,更不用说一些沿海发达省份了。集团公司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分销网点分布在全省各地市、县、镇和大型自然村,可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建议由集团公司牵头,引导各市公司开展有一定规模的无盐经营。在非盐产品的前期开发中,集团公司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挑选适销对路的好产品,进行集中采购,品种多样化,与厂家联合宣传非盐产品,扩大知名度,再利用全省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配货,统一配送,做到厂家、集团、商家三赢。4.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一是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对员工培训后有效性的评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的财务、营销、信息化建设等相关人才存在缺口。建议集团公司制定一套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强岗位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要继续招聘有知识、有文化、年轻肯干、能吃苦的成熟人才。要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5、严格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集团公司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内部职能管理部门要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细化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直接将考核落实到人。各级领导班子实行按实绩、按贡献分配收入。同时改革现有的薪酬制度,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多劳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效果。通过奖励努力,惩罚懒惰,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要求我做到。6.用市场化手段管理企业,推进现代营销和现代物流。我们现在的销售模式是垄断模式,依靠国家垄断的政策优势,坐地批发,很少有人真正主动去市场销售。因为是市场上唯一合法的经营主体,是垄断经营,所以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这种销售模式直接影响销售的扩大。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的销售模式要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积极推行更贴近市场、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现代营销模式。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对于我们运销企业来说,现代营销最好体现在服务上。积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利关系,努力培养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利“双赢”交易。现代物流是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等物流活动于一体的新型综合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总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看我们现在的物流,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的标准。我们整个物流系统没有信息化,装卸还是需要人力,物流设施和服务缺乏统一标准。我们网点的设置和配送线路的优化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要抓住食盐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不断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7.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第一,打造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流的质量、大众支持的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就是品牌营销。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长期竞争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盐产品的质量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消费者能记住的很少。建议集团公司尽快注册自己的食盐品牌,要通俗易懂。可以在全省盐业系统内部征求意见,然后大力宣传和维护产品品牌,真正做到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经营的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企业提高经营业绩,使其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得到顾客的认可,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综合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一点一滴地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盐业企业向世界呈现更多的诚信、使命和奉献。要牢牢把握盐业本质,合理提炼包装,塑造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二、盐业体制改革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1。竞争带来的压力。在专营政策的保护下,我们长期垄断经营,只满足于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和目标,没有任何压力。企业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安于现状的思想泛滥。一旦盐业体制改革,小规模工业盐管理完全市场化,首先考验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将不复存在。狼真的来了,我们身边会有无数的竞争对手。相比价格,服务和稳定的货源。这意味着我们小小的工业盐市场的蛋糕将不再是我公司独享,而是被瓜分。如果不改变工作方式或者营销模式,我们连一杯羹都分不到,利润空间被压缩。2.市场化带来的压力。除了小规模工业盐放开,盐业体制改革已经没有悬念。也可以引入市场准入制度,向符合规定条件的生产企业发放批发许可证,允许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样一来,盐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现有的产大于销的矛盾会加剧私盐的冲击。这给盐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南昌的小规模工业盐以前都是我公司直供,厂家需要带我公司出具的工业盐供应证才能购买工业盐。我局对盐企监管非常严格。制盐企业在办证时,需提供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文件,并说明用盐用途、所需盐种和年度计划用盐量。经审查后,发给工业盐供应证。我盐政支队通过供应证管理,全面掌握每批购进的小包装工业盐流向,并经常深入用盐户检查生产、食堂用盐情况,防止工业盐流入小包装市场。小规模工业盐一旦放开,生产企业就可以销售小规模工业盐,用盐企业可以自行从制盐企业购买食盐,购买的数量和目的就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盐政监管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利益的诱惑,盐企向食盐市场转售小工业盐的风险加大。人民的食盐安全将受到威胁。转变观念,因势利导,创新盐政工作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履行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能。3.特许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压力。这次盐业体制改革的另一种可能是所谓的政企分开,即盐业经营和管理职能的分离。卖盐的不管市场,管市场的不卖盐。届时,我们将不再行使国家赋予的盐政神圣职责。我们的任务是卖盐。我们所扮演的角色的转变,将在没有盐政职能的情况下,考验我们的经营行为。一切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按规则办事,用现代营销和服务营销占领市场。三、我们的思路和对策1。坚持食盐专营,一如既往地做好食盐销售工作,保证食盐质量,确保市场碘盐及时供应。不断推出能够适应市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食盐品种。2.小工业盐一旦放开,我们就和其他经营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稳定供应。争取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回小小的工业盐市场,最大程度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一是长期与小型工业盐用户打交道,建立了良好的互利关系,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盐用户;二是我们有稳定充足的货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及时供应;第三,我们的服务还有改进的余地。3.创新盐政工作方式,重点加强小工业盐市场监管,防止小工业盐对小包装市场进行消毒,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4.开展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忠诚。我们以诚信、高效、优质为主题,建立简洁、可操作、可考核的服务标准体系,实现文明服务、微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