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PE?

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是指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对民营企业即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利。广义而言,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了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各个阶段的股权投资,即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对企业的投资。所以私募股权投资也包括风险投资[1]。

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加上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使得对中国资产的投资获得了较高的回报,这使得私募股权基金越来越重视“中国战略”。中国也成为亚洲最活跃的私人股本投资市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投资129起,参与投资机构77家,整体投资规模达到129.73亿美元。

进入模式

增资扩股:企业向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发行新股,融资资金全部进入企业,更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如华平、中信资本参与哈药集团重组过程,出资20.35亿元对哈药进行增资,收购其45.0%的股权。

股权转让:将老股东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引入的投资者(通常以高溢价),以满足部分老股东的变现要求,融资获得的资金归老股东所有。如PAG接手“中国童车之王”67.4%的股权,转让方AIG、SB、第一上海各获得2-5倍回报。

一般来说,增资和转让是混合的。比如无锡尚德在上市前多次利用老股东转让股份和增资扩股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在国外,也有一种常见的安排,即私募股权基金以优先股(或可转债)作为股份,通过事先约定的固定分红保证最低投资回报,在企业清算中拥有优先于普通股的分配权。[2]

鉴于国内投资市场的一些政策限制,国外PE进入时,一般不会选择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当地实体,而是对企业进行重组,通过设立境外离岸公司或购买空壳公司的方式,将国内资产或权益注入空壳公司,使国内实体成为其子公司,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在境外证券市场融资。这种方式俗称“红筹上市”。这样,境内资产的收入和利润就可以合法引入境外控股母公司。中国私人股本投资基金的投资和退出将在海外进行,管制宽松。比如盛大网络,由于监管部门规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营业执照必须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因此构建上述渠道引渡资产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安排。

在尚德太阳能的案例中,史控制的动力太阳能系统有限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然后中外合资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的原股东全部股份通过该BVI公司取得,从而成为实际持有无锡尚德100%权益的股东。后来在上市过程中,尚德控股在开曼群岛成立。通过将尚德控股的股份与本次BVI公司股东的股份进行交换,尚德控股间接持有无锡尚德65,438+000%的权益,从而达到境内企业权益进入境外上市主体的目的。

股权设计模式

国内企业的PE投资在股权设计上比较灵活,并且随着私募基金目的的不同[3],其对股权的要求也有不同的特点。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可分为风险投资[4]、成长型投资、M&A基金[5]、上市后私募股权投资(即PIPE)[6]、夹层投资[7]、重组/振兴资本、Pre-IPO资本、坏账投资、房地产投资和专注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除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外,大多数民间投资者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他们需要在董事会中占据至少一个席位,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很多PE投资人会任命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来控制企业的财务。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公司股份不超过30%。而且为了减少股份稀释,采用可转换公司债、可转换优先股等金融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外,国外PE常用的方法还有“看跌期权”和股票转换条款。卖出期权要求,如果被投资企业未能在约定时间上市,必须以约定价格回购私募基金的股权,否则私募基金有权自由出售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这将迫使经营者为上市而努力。转股条款是指投资者可以在上市时将优先股按一定比例转换为普通股,分享上市成果。

M&A和重组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退市,重组,整合,然后上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要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也有一些PE投资基金逐渐倾向于从参股转为控股。例如,麦格理基础设施基金通过控股获得高回报,他们期望从被动的少数股权投资转变为购买控制权,甚至买断65,4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