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进的关键点和措施,以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哪些改进方法?
绩效改进计划设计的目的是让员工改变行为。为了使这种改变成为可能,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会。员工自身的变革愿望;
2.知识和技术。员工必须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3.氛围。员工必须在鼓励他提高绩效的环境中工作。创造这种工作氛围最重要的因素是主管。员工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这个时候,主管需要帮助员工树立信心。
4.奖励。如果员工知道自己的行为改变后会得到奖励,就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加薪、奖金,或者其他福利;精神方面包括自我满足、赞美、责任增加、更多自由和授权。
二、绩效改进措施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各级主管制定员工的绩效改进计划。
1.广泛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各级主管:
在推进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各级主管和员工普遍反映不理解绩效管理四个阶段的关系,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推进。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也是如此。各级主管对绩效结果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绩效改进的操作流程模糊不清,无法将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绩效管理停留在表面。
有鉴于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培训,重点是各级主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流程和应用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澄清各级主管对绩效管理的错误和模糊认识——绩效管理不是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而是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绩效管理不是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和评估员工的绩效和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改进;虽然我们通常需要在绩效辅导和沟通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可以防患于未然,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通过培训,首先提高各级主管对绩效提升等内容的认识。
2、通过公布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绩效改进的实施: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敷衍现象。所以,要从制度上明确奖惩,奖励那些能为员工考虑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管理者,惩罚那些尽管经过培训但仍然敷衍了事的管理者。同时,对于不适合或者不愿意做管理的,可以转岗。此外,在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绩效改进方案必须切实可行,有“行动步骤”:
如果停留在理论上,就没有必要改进方案。根据员工目前的发展水平,绩效改进方案的指导性一定要强,最好能细化到每一步。目前对员工的规范化管理比较欠缺,绩效提升计划也可以为以后实施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绩效改进方案还应符合“SMART”原则:
绩效改进方案是指导绩效改进实施的标准,因此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制定原则也应符合" SMART "原则,并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有时限。这是做任何计划都必须考虑的原则。
(3)绩效改进方案可以与规划目标相结合,也可以独立制定,以提高员工的绩效:
计划目标的范围较大,既包括过去做得好的日常工作,也包括需要改进的改进内容。相比之下,虽然绩效改进方案也是根据前一阶段的绩效考核结果制定的,但更有针对性,更侧重于绩效低下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可以将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与规划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一个计划来体现绩效改进计划。
④绩效改进方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控制过程,给员工以指导。
任何方案都需要付诸实践,业绩提升可以有各种方案,但提升过程只有一个。绩效改进成功的关键在于改进的过程是否可控。只有各级主管在过程中给予员工指导和帮助,修改改进计划,才能保证绩效改进的效果。
虽然绩效改进是各级主管应该为员工考虑的事情,但公司的行政和人事部门也应该完成他们在绩效改进方面的合作:
1.整理、汇总和分析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指导各级主管进行绩效改进;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初步分析需要由行政人事部完成。在各级主管不了解绩效改进的情况下,有必要由行政人事部牵头,给出相关分析,指导各级主管进行绩效改进。
2.组织相关培训:
(1)需要行政人力资源部组织各级主管进行培训(续在网上写了一页),提高他们对绩效改进理论的理解;
(2)根据各级主管制定的员工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评估绩效改进工作:
行政人力资源部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推动部门,应配合各级主管对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于在下一阶段对绩效改进计划进行查漏补缺和纠正。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部分。类似于绩效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企业和各级主管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如果绩效改进工作能够实施,就能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激情,保证绩效管理的成功。
三、绩效改进的方法:
1,工作绩效差距分析:
①目标比较法:将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实际绩效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
②横向比较法:将员工在评价期间的实际绩效与前期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的一种方法。
③横向比较法:在部门或单位、员工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2、找出差距的原因:
①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年龄、智力、能力、经历、阅历;
②心理条件:性格、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③企业外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竞争对手、机遇和挑战;
④企业内部环境:资源、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系统。
3.提高工作绩效的策略:
(1)预防战略和威慑战略:
预防策略是在作业前明确告诉员工如何表现。
威慑策略是及时跟踪员工的行为,及时纠正问题。
②正负激励策略:
正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鼓励手段,负向激励策略主要通过惩罚手段。
③组织变革战略和人员调整战略:
针对评估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组织架构、运营方式、人员配备等方面。
4.绩效管理中的矛盾与解决方案;
①员工的自我矛盾:员工一方面想得到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又想得到表扬;
②主管自我矛盾:太宽松无法完成改善目的,太严格影响关系;
③组织目标冲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