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营业利润率表示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企业还清所有账款后剩下的金额叫利润。在会计上,利润可分为毛利(销售量与销售商品成本的差额)、营业利润(毛利与营业费用的差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和所得税的差额)。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占净销售额的百分比或投入资本的百分比。
这个百分比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经营效率。同行业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营业利润率差异很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年年盈利。在美国,约有20%的企业未能盈利或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确定理想盈利点的方法是知道销售新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生产同样新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这个新单位就应该生产,只要这种情况持续,生产就应该继续。反之,如果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就要压缩产出。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点上,盈利情况是最理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不得提取。
公司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前,应当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也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的税后利润,由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分配;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份,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得按照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份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进行利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