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信科技大幅减持。发生了什么事?
上市后业绩突变,近三年连续亏损的科信科技,从6月下旬开始走出两波暴涨,一个半月涨幅350%。那么今天,边肖就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一下股票的相关知识。我们来看看吧!
一些受欢迎的主题组织也参加了“拱火”
亏损累累的科信科技在此轮暴涨前市值不过十几亿,但公司有意无意地“染指”了近期的多个热点。
首先是储能。2020年,该公司推出了超薄2U电池。据宣传,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该公司产品更薄,因此占用空间更少,在家庭场景中更有优势。
其次是锂电池,公司募集资金于2020年6月+2020年10月建立锂电池生产线,从而具备独立生产通信锂电池的能力,并提供配套的锂电池通信能源系统。
最后是通信设备,公司是“致力于为FTTX接入网、无线接入网、传输网中的通信网络提供物理连接设备、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ODN产品、无线宽带接入产品、传输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和其他布线产品。
就这样,公司股价从6月21日开始,期间触及了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2022年8月8日,公司股价再次涨停。短短一个半月,公司股价从8.71元涨到38.99元,涨幅达350%。如果从4月底的低点算起,其涨幅将达到460%,市值将从约6543.8+04亿达到80亿。
从交易期间的龙虎榜来看,游资是参与的主力。很多知名游资大本营,如东亚前海广东分公司、财新证券西湖国茂路等都参与了炒作,但实际上并不缺少机构资金。从7月11严重异常波动后深交所发布的参与群体来看,买入金额在50亿元左右的游资(其他自然人)贡献了约21亿元,散户(中小投资者)贡献了约1.5亿元,机构也贡献了1.4亿元以上。
储能业务没有产生大量订单。
据深交所7月15日消息,7月16日至7月15日,深交所对91异常证券交易行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拉升打压盘中交易、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重点监控异常增长的“科信科技”。
之后,科信科技的资金炒作有所收敛,股价维持了一周多的震荡。
然而,自7月26日以来,通货膨胀模式仍在继续。8月2日,科信科技大涨13%,8月8日迎来20CM涨停。8月9日晚,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终于向该公司发出关注函。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科信科技旗下广东科信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信巨力”)已投产并建成年产约1 GWh的电池及模块生产线,积极布局储能生态链。相关储能产品已通过UL1973、IEC62619、UN38.3认证,但尚未产生大单,产能爬坡也不确定。深交所的重点是关注科信巨力的相关情况。
如深交所要求公司详细说明相关认证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以及获证储能产品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功能、使用场景、特点、优缺点、市场竞争力、实现的经济效益等,并说明公司获得的在手订单和交付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订单数量、订单金额、主要客户所属行业、主要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等。
此外,鉴于股价持续波动,深交所要求公司核查2022年6月以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买卖公司股份的情况及其未来三个月内的减持计划, 并结合近期股价波动情况及上述回复,详细说明公司及相关人员是否存在借助市场热点操纵股价、非法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原实控人疯狂减持现金将不足2%
7月25日公告显示,科信科技股东张凤凤自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22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624万股,减持金额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3%。按照科信科技减持期间的平均股价计算,张凤凤此轮套现约6543.8+0.3亿元。
同日,张凤凤继续披露减持计划,拟于2022年8月16日至2022年10月31日减持6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减持来源均为IPO前获得。
另一重要股东曾于2021年6月26日至2022年7月22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2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曾齐贤计划在165438+10月30日前再减持总股本的2%,股份来源也是在IPO前获得。
、曾实际上是科信科技的原实际控制人。
2010年4月3日,、陈、、曾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2014年3月24日签署了《一致行动补充协议》,同意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到期、公司上市之日止,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达成一致意见。
2016 165438+10月22日科信科技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2065 438+065438 2009年10月22日,科信科技原始股在锁定三年后解禁,、陈、曾随即签署了《关于不再续签补充协议的确认函》。三方于201165438年10月22日一致行动。公司由原来的3名同一控制的一致行动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
上市后业绩立马变脸。
与原实控人上市三年后开始持续疯狂减持,科信科技上市后业绩立马变脸,直至持续大幅亏损。
科信科技,20116年6月成功上市,2013至2015年,营收4.34亿元至7.67亿元,扣非净利润5044万元至6168。但在2016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立马下降7.6%,扣非净利润下降29%。之后,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到2018年,扣非净利润仅为819万元。
到2019,即原始股解禁当年,公司营收远低于上市前水平,扣非净利润直接亏损8000多万元。2020年继续亏损428万元,2021年亏损扩大至1.2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录得-12万元。
业绩差对投资者的回报自然不会好。
公司上市时募集资金365,438+05万元,但仅在上市当年和次年的2065,438+06和2065,438+07年进行了少量现金分红,合计仅0.56亿元。2017之后,没有现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