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美国银行(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AC;TYO:8648),其成立可以追溯到1784年的马萨诸塞州银行,是美国第二古老的银行。2002年8月,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称:美国国家信托储蓄银行)正式将其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中文名称美国银行变更为美国银行。同时,银行的法律地位及其英文名称保持不变。当美国银行于1981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代表处时,它使用了美国银行的中文名称,因为它担心公众可能会将其误认为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银行是由加州财团控制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成立于6月7日1968,总部位于三藩市。1969 4月1日,美国银行成为美国银行的子公司,所有股份由该公司控制。

美国银行的前身是一家由意大利移民于1904年创办的意大利银行。一开始主要从事太平洋沿岸各州意大利移民的存款业务。后来逐渐吸收中下层的存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银行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月1927,1,银行以意大利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的名义获得国民银行的牌照。1929与加州美国银行合并,更名为美国国民信托储蓄银行。

合并后,两家银行的实力进一步扩大。二战期间,加州是美国重要的军火生产中心,战争给美国银行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加州成为飞机、导弹、火箭和航天军火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为美国银行的金融活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加速了其扩张。为了加强竞争,美国银行从服务领域和市场多元化方面积极发展业务,吸收国内外存款,并大力向国外扩张,进一步扩大资产。该行的资产和存款长期是美国商业银行中的第一,直到1980才被花旗银行赶超,退居第二。

美国银行是战后新兴的加州财团的金融核心。为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于2009年4月成立了美国银行单一银行控股公司1969。美国银行公司和美国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两家银行共同组建的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审计与检查委员会、综合信托委员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员工福利审计委员会、人事薪酬执行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美国银行也有自己的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咨询委员会。截至1982年底,美国银行在国内外拥有1204家分支机构,约有800家子公司和附属机构。此外,还有27家机构和代表处专门从事海外公司银行业务。海外机构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

该企业在2007年世界财富500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21位,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世界100家大公司排名中名列第33位。

组织结构

美国银行有一个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首先,从整体架构来看,除了上述四大核心业务,美国银行还设有七大支持部门,包括技术、风险、战略规划、人事、营销、产品开发和质量、财务。部门职责划分以业务为单位,各业务单元实行垂直管理;

其次,在总行以下的每一级,美国银行都没有一个全面的、集中的管理机构,而是各业务单元或团队根据情况自行设置,它们之间不是相互隶属而是相互协作。例如,美国银行的一线网点,称为商店,隶属于个体和小型经营单位,即零售经营单位;

第三,美国银行各级管理团队精干高效。各级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没有副职,或者其副职直接是下属团队的负责人。“六适马管理模式”最初只是一个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美国银行用这种方法来改善成本、服务、销售甚至兼并整合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2001开始的三年里,通过节约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美国银行的利润增加了数十亿美元,客户满意度快速提升。“六适马管理模式”在美国银行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