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的职业是什么?

周玲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社长周凌。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策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会研究员、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中心(筹)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红学家,央视电视剧《红楼梦》编剧;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学或讲学。曾成功操作中国资源项目在北美上市及海外融资;受托管理和重组国内大型主板上市公司。

中文名:周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0

职业:红色科学家,编剧

毕业院校:淮北师范大学、杭州大学。

主要成就:红学研究颇有建树。

代表作品:电视剧《红楼梦》编剧(1987)。

轮廓

周凌(1950-),著名红学家、编剧。

周凌先生说红楼梦是他的爱,是分不开的。他一直珍惜《红楼梦》带给他的一切。所以他希望一有机会就能为红楼梦做点什么。因此参加了2007年北京卫视举办的《红楼梦》海选,并担任总决赛评委。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90年代初开始下海,要经常往返北京和香港。我在国内外都有投资项目,但红楼梦还是我自己的梦想。在伟大壮丽的《红楼梦》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它。

由此我们理解了周凌先生在本次试演现场所说的话:《红楼梦》试演“欲杀天下美女”,可见《红楼梦》之美在红学家眼中是不可撼动的。他们既是《红楼梦》的研究者,也是《红楼梦》的捍卫者。

与《红楼梦中人》一路走来,周凌先生感触良多。他首先肯定了试镜演员对于翻拍这样一部经典的重要性。他说其实87电视剧的演员也有试镜,只是当时没有现在的手段。现在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不仅好看好玩,还能发现人才。同时将名著程序化,这是时代赋予名著的新鲜生命力。

人物体验

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淮北分校,后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70年代末,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学习古典文学。在校期间,他在导师和南的指导下,写了许多有关红楼的文章,在红楼中崭露头角。

1983担任央视电视剧《红楼梦》编剧。

1987负责组织红楼梦文化艺术展,担任总体设计。

1988访问新加坡,担任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代表团秘书长。

1990年承担大型科研项目《曹雪芹与红楼梦》。1997校注《红楼梦》,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6年担任新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

2006年主编《红楼梦中人——红楼梦小百科》,作家出版社出版。相关信息:

2007年登录百家讲坛,讲授曹雪芹与《红楼梦》中的端午春节。纪念馆的秘密已经录制完毕,即将播出。

周凌是《红楼梦》的研究者和捍卫者。

周凌出身书香门第,家里曾经有一个人和《红楼梦》有关系。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是齐鲁文学院的院长,他关于红楼梦的著作被收入《红楼梦》一书,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了。周凌小时候家里八卦的话题很多都是关于红楼梦的。甚至当我的表弟来家里看他时,一个只有那么大的孩子会告诉他如何解释某个句子。研究红楼在这个家族里代代相传。

1981年,31岁的周凌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两位副会长刘士德和胡文斌主持。周玲是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发言人。以前的发言都规定不超过20分钟,但刘和胡看了他的论文,给了他无限的许可。同一天,他谈到了对贾元春判决的新解释。演讲结束后,观众给他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精彩的演讲让出席会议的人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性格成就

当时周凌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淮北师范大学)编,后调入红楼梦研究所,开始从事专业研究。但在他看来,研究的目的是创作,所以王福林导演策划拍电视剧版《红楼梦》时,他积极参与。

当年刘庚路和周磊也是和周凌一起当编剧的。三人的分工是:刘庚禄负责1到40次(其中秦可卿是周凌写的);周磊负责41到80遍(其中部分是刘畊禄写的),周凌负责最后40遍以及整个剧本的统一定稿。

人们很难将87版《红楼梦》的编剧周凌与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策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凌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企业家是他的官方身份。他成功操作过中国资源项目在北美上市和海外融资,也受托管理和重组过国内大型主板上市公司,在商业领域的名气不亚于红圈。

几十年前,周凌初读《红楼梦》时,对“水满了,就会溢出;月圆之时,天高;他爬得高,就会摔得重;他极度快乐的时候,就会极度悲伤;他来泰国,荣辱会从古至今周而复始,这是人力资源无法保护的”,其中传递的哲理他早已耳熟能详。《红楼梦》里所有的众生,还有那些哲理意味浓厚的诗词歌赋,对他的人生观结构和心灵休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完全是一个少年的经历世界之旅。

周凌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一直有红学研究者。也许是对红学的热情代代相传,研究《红楼梦》成了家族的传承。1981,31岁的周凌参加了《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他对贾元春判决的理解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随后,周凌被调到红楼梦研究所,开始从事专业研究。王福林导演在筹备电视剧版《红楼梦》的时候,周凌作为编剧之一,负责《红楼梦》后四十回和整个剧本的统一定稿。

65438-0985,周凌跟随央视在深圳拍摄专题片。采访对象是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示中心。正是这个机会,周凌遇到了王石,一个影响他从商的人。80年代刚下海的老板们,对企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需求如饥似渴。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懂经济,还懂管理,不仅天文,地理也懂,于是请他当顾问讲课。有时候,他第一天读的书第二天就会讲出来,那段时间他读的很多书都是从王石带来的。就这样,红学专家一下子成了企业界的宠儿。

然而,这些都不是周凌想要的。既然他没做过企业,怎么通过讲课讲清楚怎么做企业?1992年,周凌最终决定从研究所辞职,在海南成立公司,研发防盗系统的电子产品,并无一例外地卷入了当时的房地产热潮。“那时候炒地皮不需要钱。你卖给我,我卖给他。这只是举手之劳。”说起那些年炒房的经历,周凌至今记忆犹新。“最快的时候,一周签了两份合同,上家的钱还没发,下家的钱已经到了。”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1993,周凌投资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但是突然之间,海南的房地产戛然而止,周凌被套牢。由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周凌一直在等待经济政策的变化。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年。随着炒房的热潮逐渐退去,他手里还有地到现在还没扔出来。

一个奇怪的人。

2006年9月,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人物”选秀活动启动。这个被称为“杀光天下美女”的活动,在当年的电视荧屏上引起了巨大的风波。参赛选手一夜之间红遍全国,评委席上的评委也被铭记。

“付东风不吹浪,葬花溪晚浣花。前身是潇湘月,世人皆知。”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评委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他对《红楼梦》知之甚多,并因其雄辩的技巧、独到的见解和侃侃一般的风度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这位评委是周凌。

据他自己承认,周凌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但他可能不会在每个领域都成功。“有一段时间看起来挺成功的,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觉得我能做这样的事。过了一段时间,我失败了,感觉可能不是这块料。我就干脆找别人,把之前那个扔了。”

离开海南后,周凌去了新加坡,在那里做起了电子产品。在他看来,那是一个教训多于经验的时代。高科技的食物不好吃,周玲很快就放弃了。之后,他离开新加坡去了加拿大。在一次资源与资本市场的峰会上,周凌被能源行业所吸引,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能源公司的负责人,并参观了加拿大皇家银行和蒙特利尔银行。当时最大的证券公司总裁,短短三年就在加拿大买了房买了车,然后就移民了,但此时他改变了主意。

回国后,周凌说服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与他合作,他开始四处奔波,寻找石油、天然气和铜矿。他想推动国内可以和国外合作的项目海外借壳上市,但是融资方案已经完全出来了,最终因为不明原因中途夭折。

周凌说,他不是一个会再吃草的人。他既然做了,就应该给自己一个交代。在香港,周凌与他人合作,成为上市公司新康海联,后来成为南海石油。对于突如其来的股市大跌,周凌坦言,“我知道一些原因,但这些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有香港某些人的一些恶意行动,也有我自己的疏忽。”

近1.4亿元瞬间化为乌有,谁也不能无动于衷。南海石油复盘那天,周凌是所有人中最紧张的一个。虽然随后几天南海石油股价有涨有跌,但这些在周凌看来都是正常的股市规律。这一次,狠狠地打击周凌,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他释放了心中积累的对股票会不会暴跌的所有忧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任何顾虑。

与菲律宾能源部长签署了7000多平方公里的油田勘探协议;在英国投资迄今为止中国人投资的最大的电子产品工厂;成为公司董事长后,这一切都让周凌坦然面对。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不仅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投资者和学者。”周凌曾经这样评价自己。

像熊一样做减法。

即使在商界,《红楼梦》也从未离开过周凌的生活。在香港,所有人都会在大大小小的聚会上逼着周凌讲红楼梦。“我和国内很多企业家在一起的时候,本来是在谈生意,不知怎么话题就转到红楼梦上了。”

2008年,周凌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成为继刘、周、王蒙、之后第五位讲红楼的演讲者。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在网上留言,表达对周凌的喜爱和敬仰。甚至有网友留下对联评论周凌的发言是“引经据典,绰绰有余。”横批‘最先生手稿’”。

在周凌看来,《红楼梦》会给他一种特别的感觉,让他想起一个形象——熊,这是他自嘲的说法。“这么多年,这么多事,有点像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但熊是大智慧。如果断了的棒子都不还,内存就不足了。如果把所有的碎木棒都扔掉,最后什么也找不到。他最后不是也有一个吗?”

周凌终于开始像熊一样做减法了。他开始改变事事问自己的习惯,把公司留给了一群年轻人,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与红楼梦有关的事情。12期《百家讲坛》最后两集录制的时候,周凌和上海的公司正准备去加拿大上市。他们开了一晚上的会,早上八点半就睡觉了,睡不着,所以躺下不久就去录节目了。

有一个故事:日本人问英国人:“你们的音箱很好,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参数都写下来,让它们听起来也这么好?”英国人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工程师是音乐家。”做文化和做生意没有太大区别。最后都在艺术里,也只是一种境界。

周凌离开梦圆多年也没失去什么。当他回来时,还是被认出来了。虽然无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作为梦想科学家,周凌都不是最杰出的,但可以说他是梦想科学家领域最优秀的商人,也是企业领域最有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