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为什么会“退化”?

神户制钢所,日本钢铁公司,成立于1905。同日承认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约定篡改强度、尺寸等质量数据,涉及产品包括铝件19300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00件,约占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该事件影响巨大,日本媒体形容为“震动日本制造业”的“神户冲击”。再加上早前多家日企曝出的造假丑闻,民族品牌“日本制造”正在蒙上阴影。

& gt& gt数据造假始于10年前。

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公司,仅次于新日铁住金和JFE钢铁公司。其粗钢产量为725.9万吨,在全球钢铁公司中排名第53位。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神户制钢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神户制钢所纽约分公司工作,1979。神户制钢所于2010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总部位于上海。在苏州、天津、鞍山等地都有工厂。

这样一家历史悠久、实力突出的企业,在今年8月底的内部调查中发现,其位于枥木、三重、山口三县的三家铝厂及其位于神奈川县的铜制品子公司,长期篡改部分铝制品和铜制品出厂数据,冒充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上述涉事工厂在出厂前已发现产品某些方面不达标,但已修改了产品检验证书中的强度和尺寸数据。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任尚先生公开道歉说:我为篡改数据道歉,正在反省。美源任尚说,“这是由于准时交货的压力。”

造假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调查发现,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数十人参与其中,可见神户制钢所造假案是一个长期的、集体的行为。美源先生也承认,有些产品从10年前就开始使用被篡改的数据,篡改数据不是个人所为,而是管理层的默许,这是公司整体的问题。

另据报道,假冒铝制品已经影响了大约200家客户,主要是汽车制造商,日本汽车巨头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和铃木都受到了影响。

以丰田为例,丰田已经确认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生产的缺陷产品,包括在日本工厂组装的部分车型的发动机罩和尾门,而部分车型的发动机罩和其他部位使用了缺陷铝制品。丰田正在确认汽车安全性,如果涉及汽车性能和安全性,将引发大规模召回。

更让日本业界担心的是,这些问题产品甚至流入了日本国防领域。目前已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会社、斯巴鲁四家公司确认其防卫产品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缺陷铝制品。最新报道指出,就连日本自卫队使用的武器也可能使用神户制钢所供应的原材料。

数据造假丑闻对神户制钢的影响正在发酵。10 10当天,东京股市神户制钢所股价暴跌22%,单日最高跌幅。65438+10月11,东京股市神户制钢所股价持续跳水。短短两个交易日,股价暴跌34%,6543.8美元+0.5亿美元市值“蒸发”。

如果触发后续的召回事件,代价会更大。神户制钢所副所长任尚美源表示,不排除部分客户会召回问题车辆,目前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

丑闻曝光前,铝和铜部门一直是神户制钢所的主要创收部门。公司年度收支报告显示,由于钢铁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神户制钢所连续两年亏损,但铝铜部门在上一个财年实现利润收入6543.8+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

& gt& gt日本制造“丑闻频发”

神户制钢所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最近“日本制造”丑闻频发:日本汽车巨头日产在出厂检验时使用大量不合格人员敷衍出厂检验程序;三菱、铃木篡改汽车燃油经济性测试数据;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公司因隐瞒安全气囊的质量缺陷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一直以其精密、严谨和卓越的品质享誉世界。“排队买日本马桶盖”一度成为中国媒体的热门话题,“不会坏的丰田”多年来成为全世界司机公认的口碑。如今,日企造假事件的密集爆发震惊了业界。“日本制造”怎么了?

长期研究日本企业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表示,虽然日本制造有口皆碑,但篡改产品数据和生产日期等生产管理上的漏洞一直存在。“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暴露这些问题越来越容易。其实日本公司和其他公司没什么区别,只是被光环和名声所笼罩。”

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吴保宁认为,一方面,下游企业越来越要求上游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强调创造利润和收入,忽视社会责任,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利益调整。

记者梳理了多个被曝光的造假事件,涉及的日企都给出了“内部管理、高管操守、业绩压力”等因素。然而,如此多的日本制造业代表企业却曝出篡改、造假、隐瞒、虚报等重大丑闻,这无疑显示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危机。

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对比来看,日本企业整体在“下沉”。1996年世界500强榜单上日本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2006年,上榜的日本企业数量已经减少到70家;2016年,只有52个。与20年前相比,上榜的日本企业数量下降了近一半。

日本制造业的“堕落”只是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日本经济环境巨变的冰山一角。如何提升日本经济,已成为关乎日本“复兴”还是“沉沦”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