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雷爆炸!华晨正式破产重组,咏梅可能引发265亿元交叉违约。
01
华晨破产重组
165438+10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控股”)的债权人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汽车企业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法院判决华晨控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又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性以及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个月前,华晨控股首次出现债券违约,随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
17年10月23日,华晨控股未能按期支付私募债券“17华旗05”,导致重大违约。(后台回复“华晨控股”查看原文)
随后,华晨控股及其相关债务的信用等级被多次下调,大公国际和东方金诚最终将信用等级从最初的AAA级下调至CCC级。
信用评级
165438+10月13日,华晨控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格致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案号为(2020)辽01保申27号。
破产重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华晨控股的破产重组将影响宝马的收购交易。
2065438+200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放宽中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开放中国乘用车市场。随后,华晨控股与宝马达成协议,以36亿欧元将华晨宝马25%的所有权转让给后者,同时将合资公司的运营期限延长至2040年。
上述交易的交割将在2022年条件允许时完成。交易完成后,华晨控股将失去对华晨宝马的控制权。
近日,宝马在邮件中表示,对于宝马而言,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之前合同的有效性会受到华晨母公司现状的限制,华晨宝马的运营业务不会受到华晨债务的影响。
据最新统计,华晨控股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654.38+0.44亿元。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晨控股总资产654.38+0933.25亿元,总负债654.38+0328.44亿元,资产负债率68.72%。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765.438+0.4%。
据小债看市统计,目前华晨控股有13债券,规模为162亿元,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其超过1300亿的债务在破产重整后将如何解决?
02
咏梅可能引发265亿元的交叉违约。
6月165438+10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咏梅控股”)因流动资金短缺未能按时足额支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为人民币654.38+0.32亿元。(后台回复“咏梅控股”查看原文)
随后,中国程心国际将咏梅控股及相关债务的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BB,并将其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程心国际的断崖式降级不仅遭到市场质疑,还因涉嫌违反相关规定被自律调查。
信用评级
出人意料的是,咏梅控股违约,在信用债券市场引发巨大波澜。
01
咏梅控股违约后,二级市场暴跌踩踏,异常债券的发行主体从煤企蔓延到城投、地方国企,市场顿时“谈债色变”。
02
由于市场波动较大,取消一级市场发行的情况并不少见。据统计,自咏梅控股违约以来,已有超过28只公开发行的债券被取消或延期,规模达226亿元。
与以往违约不同的是,此轮以AAA级国企为代表的债务违约大多出乎投资者意料。甚至在咏梅煤矿爆炸前还在持续释放利益,突如其来的违约事件对市场信念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关于咏梅“逃废债”的言论甚嚣尘上。
随后,河南局级金融官员回应咏梅控股违约,称政府必须支持企业走出低谷,绝对不存在逃废债的问题;政府不会支持企业逃废债务,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没有原则也无济于事。
以AAA级国企为代表的这一轮债务违约,大多是投资者始料未及的。
根据相关协议,交叉违约条款触发后,咏梅控股可获得65,438+0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如果不能在此期限内全部偿还债务,公司可能面临很大的交叉违约风险。
违约一周后,豫能华集团和咏梅控股与投资者就“20咏梅SCP003”和即将到期的两期债券本金展期事宜进行了沟通,但目前部分债权人不同意展期方案,这也意味着265亿豫能华和咏梅债券可能引发交叉违约。
据“小债看行情”统计,咏梅控股目前有23只债券,股票规模为2346438+0亿元;豫能华集团债券21,规模261.3亿元。
据最新消息,咏梅控股已经给出了修改后的方案。与之前直接延期270天的条款相比,咏梅表示可以先支付5%的本金,再延期剩余的本金。
十个工作日宽限期将至,豫能华和咏梅能否引发265亿债务交叉违约,将继续由“小债看行情”跟踪。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咏梅控股总负债6543.8+0343.95亿元,资产负债率77.84%。豫能华集团债务总额为2654.38+054.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65.438+0.55%。豫能华的债务情况更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信用债风波中,监管表现十分积极。针对咏梅违约事件,交易商协会连续两天向中介机构通报违规情况,同时发文提及债券结构化发行。
03
紫罗兰爆发危机
165438+10月16、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集团”)“17紫光PPN005”持有人会议无效,未形成有效决议,延期方案未获通过。
这意味着紫光集团“17紫光PPN005”出现实质性违约,这也是紫光集团首次出现债券违约。(后台回复“咏梅控股”查看原文)
继方正集团之后,又一家大型校企陷入债务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集团违约后,母公司清华控股的债券出现暴跌,多次停盘。“17紫光PPN005”违约可能引发紫光集团与清华控股的交叉违约。
紫光集团的债务危机源于今年5438年6月+10月永续债放弃赎回,市场对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担忧加剧。随后,其许多债券暴跌,并被上交所多次暂停交易。
不久,中国程心国际将紫光集团主体及相关债务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并继续被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信用评级
近年来紫光集团的一系列大规模并购为今天的债务爆炸埋下了隐患。
2017年,紫光集团共获得15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自此进入并购爆发期。先后收购了数十家公司,如海奈威尔泰(002058。SZ)、西部证券(002673。SZ)、祥龙电气、英力特等。
在芯片实力有所提升的同时,紫光集团的财务状况却每况愈下。
截至今年9月末,紫光集团总资产3007.53亿元,总负债2654.38+006.86亿元,资产负债率70.05%。国内债券12,规模174亿元,兑付期限主要集中在2021年。
2018起,随着校企体制改革,紫光集团开始重组,同时逐步出售子公司股权寻求战争投资,这是其近两年频繁融资的一种方式。
但市场对紫光集团重组进程和引入战投并不看好,不断抛售债券,造成二级市场暴跌。
一个月之内,三只曾经是AAA级的高信用债券相继违约,“国企信仰”和“校企信仰”不断受到强烈冲击。
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由于疫情融资环境改善,信用风险暴露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信用债违约风险在四季度有所加速。
另一方面,与2018的民企违约潮不同,今年以来,大型国企、龙头企业、高信用债券相继违约。除了被市场质疑,评级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参与发行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被监管和调查的风险。
随着近期违约事件的发生,投资者将更加关注信用风险,信用研究体系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未来信用风险定价将更加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