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红的个人经历。

2001.12参加北京电视台童星与明星《童谣》童谣表演及演唱《快乐故事》歌曲(北京电视台第四期节目2002年首播+0.6438+09);

2002年8月,参与拍摄《扁担、小船、渡船》MTV(北京电视台青年部拍摄,北京电视台第一期节目,2002年9月10教师节首播;导演李忠);

2002年8月,参与八人组《欢乐颂》MTV的拍摄(我有先唱权,央视拍摄,10月2日第一次播出的央视节目165438+;本片获第五届中国少儿歌曲电视大赛第七名;导演李忠);

2002年9月参与《小篮子》MTV拍摄(央视拍摄,央视第一期节目2002年6月165438+10月16首次播出;本片获第五届中国少儿歌曲电视大赛第五名;导演李忠);

2002.11客串电视剧《大宅门》第61集拍摄活动,饰演白锦旗的曾孙女(央视拍摄,2003年6月CCTV-1首播,陈、姜山、主演。导演郭宝昌);

2002.12参加首届中国歌唱、舞蹈、影视表演艺术家,或优秀青年演员评选及展演(中国演员报主办);

2003年3月,在个人电视专题片《走失的孩子》中饰演一个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小学生的生活;(央视青年部拍摄,王艳导演)

2003年5月,客串三宝一光第2、5、6、7、13、14集,饰演小女孩;(港片公司拍摄,郑则仕主演);

2003.05客串电视剧《朋友与敌人》第4集,饰演一个小女孩;(港片公司拍摄,王学兵主演);

2003年7月,在电视剧《天下名花鼓里的恋人》第2 . 5 . 7 . 9 . 13 . 19 . 20 . 27集饰演小(肖二号);(港影公司拍摄,陈坤、曾、主演)(CCTV 8 2004年4月4日首播);

2003年9月,她在《绝对计划》第二、三、六集客串,饰演一个小女孩;(香港电影公司拍摄,胡兵、戴军主演);

2003.10电视剧《我惹谁了》第18集,苏佳一(央视拍摄,牛执导,,等主演。)当时是大三。

2003.11,做客央视《快乐6+1》,接受李咏采访(CCTV-2首播2003-11-2)。

2003.12在儿童电影《孩子的选择》中饰演3号“陈莉莉”(杨琳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

2004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青少年中心参与拍摄《周末音乐快车》,获得“表演奖”(由中央电视台主办,2004年4月24/25日CCTV 7、少儿频道首播);

2004年5月,参加北京电视台《携手北京,六一晚会》,以中国小记者身份采访王岐山市长(BTV-1和8,5.31播出),演唱《白和《》;04 . 5 . 31 CCTV-1);

2004年6月参加北京电视台《小龙俱乐部》,表演劲舞(BTV . 8-2004年7月首播,12,全国播出两年);2004年8月,在300集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饰演张芊芊(主角宋丹丹,导演林聪),该剧于2005年2月在BTV-4首播。

2004年9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周末音乐直通车》国庆特别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主办,2004年2、3月CCTV 7、少儿频道首播,10);

2004.12在18集电视剧《军中红舞鞋》中饰演年纪较小的“桂儿”(央视拍摄,韩刚执导,周杰等主演。;2005年5月4日CCTV 1播出)

2005.01参加中央电视台《无限的爱》栏目拍摄并担任嘉宾(由中央电视台主办,2005年6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CCTV-3首播);

2005.01在中央电视台青少年中心参与拍摄《成长在线》并担任嘉宾(央视主持,2005年2月3日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2005.01参加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拍摄并担任歌手(由中央电视台主办,2005年3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

2006年8月,参与中央电视台《闪闪红星的小战士》栏目拍摄,饰演小红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2006年6月在央视少儿频道-14首播);

2007年8月,参加CTV田童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拍的《课间好时光(2)》,饰演滴滴,在全国少儿频道播出。

2008年8月,参加CTV田童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拍的《课间好时光(3)》,饰演滴滴,在全国少儿频道播出。

2009年8月,参与央视《疯狂女孩》拍摄,饰演大红帽(央视主办,2009年6月10在少儿频道CCTV-14《大风车》首播);

2010.02参与中央电视台《疯狂的女孩》(2)栏目拍摄,饰演大红帽(由中央电视台主办,9月1在CCTV-14少儿频道首播,2065438);

2010.08参与央视《疯狂的女孩》(3)栏目拍摄,饰演大红帽(央视主办,央视少儿频道CCTV-14《大风车》2月2011首播);

2012.08参加央视《打呼噜的精灵》(1)栏目拍摄,吹小号(央视主办,6月12日CCTV-14《大风车》少儿频道首播);

2013.01参加央视《打呼噜的精灵》(2)栏目拍摄,吹小号(央视主办,6月13日CCTV-14《大风车》少儿频道首播)。2005.01主持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新闻(每周六日18:00,2006年2月停播)。

2006年7月主持CCTV-儿童视频专区(周六14: 45首播;周日22:50,下周六07:30重播,2007+02停播)。

2007年7月主持CCTV-少儿宝葫芦俱乐部(全国54家省级电视台首播时间为周六日07: 45-11: 30,2008年2月停播)。

2008.01主持CCTV-儿童大仓库(2008年有重播,2010只有一次,每周日07:00-08:00,一直到2013还正常播出)。

2008年7月主持CCTV-儿童与王子一起保护地球(周六14: 45首播;转播时间为周日22:50,下周六07:30,2008+02停播)。

2012.08主持CCTV-1《我喜欢》(每周二CCTV-1,在《大风车》栏目播出,18: 30-19: 00播出)。

1996.09-1997.07就读于四川乐山艺术幼儿园。

1997.09-1998.07就读于四川乐山艺术幼儿园。

1998.09-1999.07就读于乐山市实验艺术幼儿园。

1999.09-2000.07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

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我在北京市华严里小学就读。

从二年级开始,他就是学校少先队大队的优秀队员。

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市八一中学学习。

担任八一合唱团高音部部长、八一小记者团团长,加入* * *青年团参加“中国* * 17”会议。

作为语文课代表,声乐课文艺委员。

2009.09-2012.07就读于北京君乐艺术学校。

作为校学生会宣传委员、语文课代表、班委、班长、校合唱团主唱,被授予北京市海淀区“三好学生”称号。

2012.09-2016.07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攻读新闻和工商管理双学位

素质教育形势

2000年7月-2006年7月中国音乐学院“田佳霖声乐班”学习声乐。

2000年9月至2006年4月,北京舞蹈学院“校园舞蹈学校”被授予“校园舞蹈五级证书”。

2001.03-2001.12中科院第三幼儿园英语班(外教)学英语。

2001.09-2002.06中国音乐学院戎梵钢琴班学习钢琴。

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童声)演唱专业,获得1-9级证书。

2002.09-2003.07北京电影学院《名人电影学院》学习表演。

2002.10-2005.07文化部“北京华夏文化艺术中心”学习合唱。

2004年2月至2005年7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主持少儿主持人培训班,获得初级主持人证书。

2005年9月-200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学习新闻采访与报道写作与实践。

2006年2月,65,438+02岁的陈艳红在中国音乐学院礼堂举行“陈艳红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晚会”,系统总结汇报了陈艳红在影视歌舞记者五个方面的成就。这是中华儿女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举办的首次“独唱”晚会,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2005年开始,从11-19岁开始,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后在中央电视台、全国54个省市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时长超过30万小时。

2007年8月,13岁的陈艳红勇敢地向胡锦涛、刘运山等中央领导人建议,让青年记者采访中共十七大。陈艳红的建议与党中央关于新闻改革开放和培养下一代的思想不谋而合。陈艳红有幸成为“小记者见面会”的六名成员之一,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报道任务。“小记者出席党代会”是中国* * *制片人党第一次要求儿童采访党代会。

2012年8月,18岁,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陈艳红再次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建议信,使《中国青年报》4名青年记者如愿采访中共十八大成为可能,也使青年记者列席中共十八大成为可能。虽然她本人没有参加大会,但她利用中央电视台的“17博客”宣传报道了十八大。发表转载稿件近百篇,站上了小记者的最后一班。

2005年初,在陈艳红11岁的时候,他和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里德先生开创了“小记者外交”,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上取得丰硕成果。

2005年4月,11岁时,陈艳红关于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的建议和策略被中国“十一五”规划采纳,获得国家三等奖。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义务教育法》,让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享受义务教育。此举填补了中国青少年参与国家五年计划的空白。陈艳红是中国参与建言献策的小学生中唯一的学生获奖者。

在中央领导、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17岁的陈艳红再次获得2011为国家五年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大奖。在“十二五”规划中,陈艳红写了五条建议,其中与体育相关的建议获得了国家二等奖,比他第一次参加建议时好了一点。陈艳红是中学生中唯一的获胜者。

2008年5月,14岁的陈艳红在四川老家发生“5.12”大地震时,立即动员北京八一中学的学生捐款捐物。作为铁军第三代传人,陈艳红当即给远在汶川抗震救灾的铁军将士发去慰问信,并自己冒着“十几起突发事件”,自费前往重灾区都江堰,慰问当代最可爱的铁军将士。这一举动得到了铁军部队首长的表彰。《先锋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先后报道:“陈艳红一踏进地震灾区,就创造了两个‘最好’。她是去灾区的最小的记者。她是去‘铁军’部队慰问、采访的人,是‘铁军’最亲的人。”小小年纪就经历了生死考验,与“铁军”官兵建立了生死关系。

2009年,15岁,陈艳红工作室专栏在青博会开设,为30万读者提供精彩的新闻和书籍之外的知识文化。

陈艳红的祖父陈昌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的祖父和孙子相差87岁。奶奶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两者相差71年。这个“年龄差”应该是四代人的差距。因此,陈艳红是中国“红三代”中最年轻的。

陈艳红奶奶在世时,经常给陈艳红讲革命故事,灌输红色文化。她希望陈艳红长大后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继续发扬“铁军精神”。